妊娠糖尿病怎么控制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饮食上要控制总热量,均衡分配营养,合理安排餐次;运动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餐后1小时运动,注意相关事项;需自我监测血糖并定期产检;若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需用胰岛素治疗;高龄、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特殊孕妇群体确诊后应更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监测并遵循相应建议。
一、饮食控制
1.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孕妇孕前体重、孕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一般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晚期每天每千克理想体重摄入2530千卡热量。例如,一位孕前体重50千克的孕妇,孕中晚期每天大约需摄入12501500千卡热量。体重过低者适当增加热量,超重或肥胖者适当减少。
2.营养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60%,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杂豆类、薯类等,避免精制谷物和高糖食品。蛋白质占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优质蛋白,以满足孕妇和胎儿生长发育需求。脂肪占25%30%,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
3.合理安排餐次:少食多餐,将全天食物分成56餐,包括3次正餐和23次加餐。这样可避免餐后血糖过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牛奶、鸡蛋;上午加餐吃少量水果,如半个苹果;午餐主食可选糙米饭,搭配蔬菜和瘦肉;下午加餐吃无糖酸奶或坚果;晚餐主食选玉米,搭配豆腐和鱼肉。
二、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最常见且安全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速度以孕妇感觉轻松为宜。孕妇瑜伽可增强身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需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减轻孕期水肿,但要注意泳池卫生。
2.运动时间: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运动,此时血糖升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避免在空腹或过度疲劳时运动。
3.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导致孕妇不适或影响胎儿。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三、血糖监测
1.自我血糖监测:孕妇需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每天至少监测4次,即空腹和三餐后血糖。通过血糖监测,可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2.定期产检:产检时医生会综合评估孕妇血糖情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孕期一般控制在6%以下。定期产检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治疗
若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仍未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医生会根据孕妇血糖水平、孕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和剂量。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风险更高,确诊后应更加严格控制血糖。因高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孕期并发症风险增加,血糖控制不佳易引发高血压、早产等问题。需更密切监测血糖,增加产检次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此类孕妇遗传因素导致患妊娠糖尿病风险上升。确诊后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严格遵循饮食和运动计划。同时,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过度担忧加重病情。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疾病进展和控制情况。
3.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代谢负担重,患妊娠糖尿病后更应严格控制体重和血糖。饮食上要更加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伤害。同时,关注体重变化,保持体重合理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