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止痛药有哪些
癌痛止痛药主要分为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辅助性镇痛药三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来缓解轻中度癌痛,但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像吗啡、羟考酮、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结合,用于中重度癌痛,常见便秘等不良反应。辅助性镇痛药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地塞米松减轻肿瘤压迫疼痛并增强阿片类药物效果,但均有各自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使用癌痛止痛药需格外谨慎,要依不同情况调整用药或采取相应措施。
一、非甾体抗炎药
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可用于缓解轻度癌痛。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出血风险增加等。
2.布洛芬:同样作用于COX,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镇痛效果较好,常用于轻至中度癌痛。副作用相对阿司匹林略少,但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3.双氯芬酸:对COX有较强抑制作用,镇痛抗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轻中度癌痛。不过,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还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
二、阿片类药物
1.吗啡:是强阿片类镇痛药的代表,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产生强大的镇痛效果,可用于中重度癌痛。常见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
2.羟考酮:为纯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对中重度癌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与吗啡类似,但便秘发生率可能相对较低。
3.芬太尼:脂溶性高,起效快,作用强,适用于中重度癌痛,尤其是爆发痛。其透皮贴剂使用方便,适合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但需注意,芬太尼透皮贴剂起效慢,达峰时间长,且剂量调整相对复杂,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三、辅助性镇痛药
1.加巴喷丁:最初用于治疗癫痫,后发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疗效,可辅助缓解癌痛导致的神经痛。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外周水肿等。
2.普瑞巴林:作用机制与加巴喷丁类似,能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辅助减轻癌痛。常见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体重增加等。
3.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轻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缓解因压迫引起的疼痛,同时能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使用癌痛止痛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阿片类药物,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可能更为明显,需加强护理和相应处理。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尚未成熟。用药需更加谨慎,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对于轻度癌痛,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心理支持、物理治疗等。必须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型,密切监测药物反应。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多数癌痛止痛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孕妇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受限等,哺乳期使用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因此,若非必要,应避免使用。若必须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4.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易导致药物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使用癌痛止痛药时,需根据肝肾功能受损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不经肝肾代谢的药物,同时加强肝肾功能监测。
5.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胃肠道损伤,导致溃疡复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若必须使用,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并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