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怎样治
黄斑病变包含多种类型,治疗方法多样。药物治疗方面,抗VEGF药物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糖皮质激素用于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黄斑水肿,抗氧化剂和锌剂可延缓早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进展;激光治疗有光动力疗法和传统激光光凝,分别适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手术治疗有玻璃体切割术用于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取出术应用较少;特殊人群治疗时,老年人需考虑基础疾病和药物代谢,儿童及青少年优先选对视力发育影响小的方法,孕妇若非紧急不建议孕期治疗,有眼部手术史或其他眼部疾病患者需详细评估眼部情况后选择合适方案。
一、黄斑病变治疗方法概述
黄斑病变并非单一疾病,包含多种类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不同类型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总体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二、药物治疗
1.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湿性类型以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疾病,抗VEGF药物是重要治疗手段。像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这类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或稳定视力。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接受规范抗VEGF药物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
2.糖皮质激素:对于一些非感染性炎症引起的黄斑水肿,如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如泼尼松,局部用药如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但糖皮质激素使用可能带来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并发症,需谨慎评估。
3.其他药物:如抗氧化剂和锌剂,对于早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锌剂,可能对疾病进展有一定延缓作用,依据相关研究,部分患者长期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视力稳定。
三、激光治疗
1.光动力疗法(PDT):常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然后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病变部位,使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破坏异常新生血管。能选择性封闭新生血管,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可稳定或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2.传统激光光凝:适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疾病,通过激光破坏视网膜外层细胞,减少视网膜耗氧量,改善视网膜内层血供,减轻黄斑水肿。但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一定损伤,影响周边视野。
四、手术治疗
1.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病变。通过切除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对于黄斑裂孔可促进其愈合,对于黄斑前膜可剥除前膜,改善视力。手术技术成熟,但存在一定风险,如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等。
2.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取出术:针对部分适合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可尝试手术取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但手术难度大,并发症较多,应用相对较少。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是黄斑病变高发人群,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黄斑病变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抗VEGF药物治疗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治疗前应充分评估。且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2.儿童及青少年:黄斑病变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对视力发育影响巨大。治疗时优先选择对视力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时,需严格评估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内分泌等的药物。激光治疗要精确控制能量,防止损伤周围正常视网膜组织,影响视力发育。
3.孕妇:孕妇发生黄斑病变治疗较为棘手,药物治疗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抗VEGF药物可能有致畸风险。因此,若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药物或有创治疗。若病情严重必须治疗,需多学科会诊,权衡治疗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4.有眼部手术史或其他眼部疾病患者:有眼部手术史患者,眼部解剖结构可能改变,再次手术或激光治疗难度和风险增加,治疗前需详细评估眼部情况。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需同时考虑青光眼病情,选择合适的黄斑病变治疗方案,避免治疗加重青光眼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