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胃癌
胃癌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事项。胃镜检查中普通胃镜是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并取活检,无痛胃镜适合耐受性差人群。影像学检查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观察形态等,适用于不耐受胃镜者,但难发现早期微小病变;CT可判断病变范围及分期;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者;超声内镜有助于早期胃癌T分期及决定内镜下治疗。实验室检查有肿瘤标志物辅助监测病情,血常规、肝肾功能了解身体状况。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需评估身体机能,关注检查风险;儿童及青少年要选伤害小、耐受性好的方法;孕妇避免辐射检查;有基础疾病者依具体病情谨慎选择检查。
一、胃镜检查
1.普通胃镜:这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它能直接观察胃内情况,清晰看到胃黏膜的病变,如溃疡、肿物等,还可对可疑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比如,对于早期胃癌,胃镜下可能表现为黏膜色泽改变、微小隆起或凹陷等,通过活检能确诊。
2.无痛胃镜:适合对普通胃镜检查耐受性差的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或精神高度紧张者。在检查前会使用短效麻醉药物,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提高检查的舒适度。但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及麻醉风险。
二、影像学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患者口服造影剂(如硫酸钡)后,通过X线检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形态、轮廓、蠕动及黏膜皱襞情况。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是一种补充检查方法。如胃内较大的充盈缺损、龛影等可能提示胃癌,但它难以发现早期微小病变。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胃壁的厚度、病变向胃外侵犯的范围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助于胃癌的分期。比如,判断胃癌是否侵犯周围的肝脏、胰腺等器官,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增强CT还可通过病变的强化特点进一步辅助诊断。
3.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在评估胃癌对胃壁深层侵犯、周围器官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不能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费用较高。
4.超声内镜(EUS):将超声探头与内镜相结合,既能直接观察胃内病变,又能对病变进行超声扫描,判断病变起源层次、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对早期胃癌的T分期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决定能否进行内镜下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等。虽然它们对胃癌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但在监测病情变化、疗效评估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例如,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进展。
2.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可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贫血(胃癌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肝肾功能异常(评估能否耐受后续治疗)等。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前,需详细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以确定能否耐受检查。如无痛胃镜检查,需关注麻醉药物对老年人的影响,防止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等并发症。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或钡餐检查的老年人,可考虑先通过肿瘤标志物、CT等初步筛查。
2.儿童及青少年:胃癌在这一人群中相对罕见,但并非不存在。检查时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尽量选择对儿童伤害小、耐受性好的检查方法。如普通胃镜可能给儿童带来较大心理恐惧,可优先考虑无痛胃镜,但要严格掌握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一些影像学检查,要注意辐射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检查。
3.孕妇:孕期胃癌极为少见。若高度怀疑胃癌,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避免有辐射的检查,如X线钡餐造影、CT等。胃镜检查相对安全,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MRI检查在孕期一般较为安全,可作为评估病情的选择之一。
4.有基础疾病者:如心肺功能不全者,在进行无痛胃镜、CT增强等检查时需谨慎,评估能否耐受相应操作及对比剂等。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在进行胃镜活检等有创检查前,需纠正凝血功能,防止出血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