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阻塞或狭窄致泪液在泪囊积聚、细菌滋生引发的常见眼科疾病,病因涉及解剖、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症状有溢泪、分泌物增多、泪囊区肿胀;诊断依靠症状体征、泪道冲洗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抗生素滴眼、泪道冲洗、按摩)和手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老年人考虑身体状况,儿童先保守治疗,孕妇注意药物选择和手术时机,长期戴隐形眼镜者治疗时改戴框架眼镜,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好基础病。
一、慢性泪囊炎的定义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液在泪囊中积聚,细菌滋生繁殖,引起泪囊的慢性炎症。
二、病因
1.解剖因素:鼻泪管的管径狭窄、长度较长,且有多个弯曲,容易发生阻塞。此外,鼻部的一些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也可能压迫鼻泪管,导致泪液排出不畅。
2.年龄因素:老年人的泪道黏膜会出现萎缩、变薄等退行性改变,泪道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下降,容易发生阻塞。儿童则可能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导致鼻泪管不通畅。
3.性别因素:女性的鼻泪管较男性狭窄,且女性的鼻黏膜相对较敏感,容易发生充血、肿胀,从而增加了鼻泪管阻塞的风险。
4.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不注意眼部卫生、经常用手揉眼睛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慢性泪囊炎。
5.病史因素:患有沙眼、结膜炎、泪小管炎等眼部疾病,以及鼻腔疾病、外伤等,都可能破坏泪道黏膜,引起鼻泪管阻塞,进而导致慢性泪囊炎。
三、症状
1.溢泪:这是慢性泪囊炎最主要的症状,患者经常会出现不自主的流泪现象,尤其是在刮风、寒冷等刺激下,溢泪症状会更加明显。
2.分泌物增多:泪囊内的细菌滋生繁殖,会产生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患者的眼角经常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
3.泪囊区肿胀:部分患者的泪囊区可出现轻度肿胀,用手指按压泪囊区时,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四、诊断
1.症状和体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溢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以及泪囊区肿胀、按压有分泌物溢出等体征,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慢性泪囊炎。
2.泪道冲洗:通过向泪道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冲洗液的回流情况,判断泪道是否通畅。如果冲洗液全部从原路返回,提示鼻泪管阻塞;如果冲洗液部分从泪小点反流,部分进入鼻腔,提示鼻泪管狭窄。
3.影像学检查:如泪道造影、CT等,可以清晰地显示泪道的形态、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先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控制炎症;进行泪道冲洗,清除泪囊内的分泌物;按摩泪囊区,促进泪液排出。
2.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探通术、泪道置管术等。手术的目的是重建泪道的通畅性,消除炎症。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2.儿童:儿童的鼻泪管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按摩泪囊区、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内,部分患儿的鼻泪管可自行通畅。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泪道探通术,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泪道。
3.孕妇:孕妇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尽量选择局部用药。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应在怀孕中期进行,以减少手术对胎儿的影响。
4.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改为佩戴框架眼镜,以减少对眼部的刺激。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5.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因为高血糖、高血压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