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症的区别
过敏性结膜炎和干眼症展开介绍,包括定义、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的超敏反应,由接触过敏原引发,具有遗传倾向,症状有眼痒等,通过症状、体征及过敏原检测诊断,治疗先避免接触过敏原,采用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干眼症是泪液质或量等异常所致,病因复杂,症状为眼干等,依据相关检查诊断,轻度可改善生活方式,常用人工泪液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女性患病在用药及治疗等方面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1.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主要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眼科常见疾病。
2.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损害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二、病因
1.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是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化妆品、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等,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易发病,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年龄上,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中经常接触过敏原环境、不注意眼部卫生的人群发病风险高;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或个人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的人更易患病。
2.干眼症:病因较为复杂,可分为泪液动力学异常和眼表上皮病变。泪液动力学异常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和泪液蒸发过多,如高龄、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泪腺功能;长期使用电子设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空气污染等生活方式因素使泪液蒸发过快;某些全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影响泪液分泌;眼部手术、药物毒性等病史也可能导致干眼症。
三、症状
1.过敏性结膜炎:眼部奇痒是最主要的症状,还可伴有眼红、流泪、灼热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分泌物多为黏液性。儿童可能因为眼痒而频繁揉眼;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症状。
2.干眼症:主要症状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疲劳等,症状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眼痛、眼红、视力下降等。患者常感觉眼睛有沙粒感,晨起时可能出现睁眼困难。
四、体征
1.过敏性结膜炎:结膜充血、水肿,以下睑结膜为重,可出现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角膜缘胶样增生。
2.干眼症:泪河变窄或中断,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可见角膜上皮呈点状着色。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等。
五、诊断
1.过敏性结膜炎: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结合过敏原检测,如皮肤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明确诊断。
2.干眼症:主要依据症状、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检查进行诊断。
六、治疗
1.过敏性结膜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症状较轻者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冷敷等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等。儿童用药需谨慎,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某些有副作用的药物。有过敏病史的患者在季节交替等过敏高发期可提前预防性用药。
2.干眼症:轻度干眼症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如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增加眨眼次数、保持室内合适的湿度等。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症的常用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泪液。对于严重干眼症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泪点栓塞、湿房镜等治疗方法。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需同时治疗原发病。
七、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患过敏性结膜炎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是否频繁揉眼等。用药时要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儿童患干眼症,要注意控制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结膜炎,可能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干眼症,由于老年人泪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治疗时可能需要长期使用人工泪液,且要定期检查眼部情况。
3.女性: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患过敏性结膜炎或干眼症,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影响的药物。绝经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易患干眼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激素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