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前期的症状
视网膜脱落前期的五种常见症状,包括飞蚊症(眼前有飘动小黑影,因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导致,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用眼过度人群易出现)、闪光感(眼前出现闪电样亮光,因视网膜受牵拉刺激,中老年人、有眼部外伤史和高度近视者易出现)、视力下降(逐渐加重,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易出现)、视野缺损(眼睛能看到的范围缩小,有眼部手术史、年龄大、高度近视且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关注)、视物变形(看物体弯曲、扭曲,黄斑区附近脱离及黄斑病变患者易出现),还针对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儿童和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给出了预防和就医提示。
一、飞蚊症
飞蚊症是视网膜脱落前期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更明显,形状多样,如点状、线状、蛛网状等。这是由于玻璃体液化、后脱离等导致,年龄增长、高度近视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者,其玻璃体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更容易出现液化和后脱离;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轴长增加,玻璃体受到牵拉,也增加了飞蚊症发生的概率。对于生活中长时间用眼、过度疲劳的人群,也可能加速玻璃体的退变。若突然出现大量飞蚊或飞蚊数量明显增多,应及时就医。
二、闪光感
闪光感表现为眼前出现闪电样的亮光,可单眼或双眼出现,持续时间较短,可频繁发作。这是因为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产生异常的电信号传导至大脑。中老年人由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逐渐分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牵拉视网膜产生闪光感;有眼部外伤史的患者,受伤部位的视网膜组织可能因瘢痕形成等原因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时也易出现牵拉而产生闪光感。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结构的改变,使得视网膜更易受到牵拉。出现闪光感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
三、视力下降
视网膜脱落前期视力下降可能不明显,但会逐渐加重。视力下降的程度和速度因个体差异而异。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分离,影响了视网膜对光线的感知和传导,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视网膜血管病变,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进而出现视力下降。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
四、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指眼睛能看到的范围缩小。患者可能感觉眼前有部分区域像被黑影遮挡,在视网膜脱落前期可能是轻微的、局部的视野缺损。这是因为视网膜脱离的部位无法正常感知光线,导致相应区域的视野缺失。有眼部手术史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一定损伤,增加了视网膜脱落和视野缺损的可能性。年龄大、高度近视且有家族性视网膜脱落病史的人群更要关注视野变化。当发现视野有异常时,要及时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
五、视物变形
视物变形表现为看直线物体时感觉物体弯曲、扭曲,或者物体的大小、形状发生改变。这是由于视网膜脱离导致视网膜上的成像出现异常。黄斑区附近的视网膜脱离更容易引起明显的视物变形。患有黄斑病变的患者,本身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就存在异常,视网膜脱落时更容易出现视物变形。生活中长时间在强光下工作或不注意眼部防护的人群,也可能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出现视物变形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眼部组织也会发生退变。老年人出现上述视网膜脱落前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到撞击,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2.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人群视网膜较薄,发生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较高。应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进行剧烈的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
3.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病变,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4.儿童和青少年:虽然视网膜脱落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眼病、眼部外伤史等,也可能出现视网膜脱落前期症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和眼部表现,若孩子出现异常,应及时带其就医。同时,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过度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