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脏病有哪些表现
妊娠心脏病的表现多样,一般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疲倦、心悸;特殊表现包括水肿、发绀、咳嗽咯血;不同类型心脏病有各自特殊表现,如先天性心脏病分流量大时可能有肺动脉高压症状,风湿性心脏病不同瓣膜病变有对应症状,心肌病有心力衰竭等表现;不同孕期表现特点各异,孕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孕中期症状渐明显,孕晚期症状更严重;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心脏病家族史孕妇、多胎妊娠孕妇症状可能更重或风险更高,需格外关注身体状况并加强监测与管理。
一、一般表现
1.呼吸困难: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在活动后更易出现呼吸困难。初期可能仅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如爬楼梯、快步行走等,随着病情进展,在安静休息时也可能感到气促、呼吸费力,甚至需要端坐位呼吸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2.乏力、疲倦:心脏功能受损,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孕妇会经常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倦,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原本轻松能完成的事情变得难以坚持。
3.心悸:孕妇可自觉心跳异常,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律或心跳有力。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心肌收缩力改变或心律失常所引起。部分孕妇可能会描述为心慌、心跳“漏跳”感等。
二、特殊表现
1.水肿: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水肿通常先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可表现为脚踝、小腿肿胀,严重时可出现大腿、会阴部甚至全身性水肿。
2.发绀:当心脏疾病导致血液中氧含量降低时,孕妇的口唇、指(趾)端等部位可出现青紫现象,即发绀。这提示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存在明显的缺氧情况。
3.咳嗽、咯血:肺淤血时可引起咳嗽,多为干咳。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肺毛细血管破裂,可出现咯血,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时可能仅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则较为危险,需紧急处理。
三、不同类型心脏病的特殊表现
1.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分流量较大时,除上述一般表现外,还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相关症状,如活动后晕厥等。听诊可在相应部位闻及杂音。
法洛四联症:这类孕妇发绀症状较为明显,且可能有蹲踞现象,即行走或活动时因气促而主动下蹲片刻以缓解症状。
2.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咯血、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与左心房压力升高,压迫喉返神经有关。听诊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有心悸、乏力等表现,听诊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孕妇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水肿加重等症状,心脏扩大明显,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室腔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
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孕妇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症状,这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关。
四、不同孕期的表现特点
1.孕早期:此时孕妇可能仅出现轻微的心悸、乏力等症状,容易被忽视,以为是正常的妊娠反应。有心脏病史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应格外关注这些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2.孕中期:随着孕周增加,血容量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症状可能逐渐明显,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加重。此时孕妇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活动需要更加谨慎。
3.孕晚期:接近分娩时,孕妇的心脏负担达到高峰,症状可能更为严重。除了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加剧外,还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夜间睡眠中突然因呼吸困难而憋醒,需坐起后才能缓解。
五、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孕妇:年龄较大的孕妇本身心脏功能可能相对较差,患妊娠心脏病后症状可能更严重,进展也可能更快。孕期需更加密切地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定期进行产检和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2.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患妊娠心脏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要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备孕前可进行全面的心脏评估,了解自身心脏情况,以便在孕期更好地进行管理。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更为明显,心脏负担也比单胎妊娠更重。因此,更容易出现妊娠心脏病相关症状,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孕期要严格控制活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