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表现
透壁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及特殊情况的心电图表现,并给出相关人群的温馨提示。急性期心电图表现为面向梗死区导联出现异常Q波(宽度≥0.04秒,深度≥同导联R波1/4)、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T波先高耸后倒置;亚急性期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T波倒置加深呈“冠状T波”,异常Q波持续;慢性期异常Q波长期存在,T波部分恢复直立部分持续倒置。特殊情况包括正后壁、右室、多部位心肌梗死,各有其独特心电图表现。温馨提示指出老年人、女性、有特殊病史患者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不典型,需及时检查、定期检查或综合判断。
一、急性期心电图表现
1.异常Q波:透壁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到数天内,面向梗死区的导联会出现异常Q波。Q波宽度≥0.04秒,深度≥同导联R波的1/4。异常Q波一旦出现,大多永久存在,是心肌透壁性坏死的重要心电图特征。对于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年龄较大、长期吸烟、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出现异常Q波更应高度警惕透壁性心肌梗死。
2.ST段抬高:在异常Q波出现的同时,面向梗死区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可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ST段抬高的程度与梗死范围、心肌损伤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梗死范围越大、损伤越严重,ST段抬高越明显。这一表现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3.T波改变:在ST段抬高的同时,T波高耸,随着病情进展,T波逐渐倒置。T波改变反映了心肌的缺血、损伤和坏死过程。急性期T波高耸是由于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溢,导致复极异常。
二、亚急性期心电图表现
1.ST段逐渐回落:随着心肌损伤的修复,ST段逐渐回落至基线。一般在发病后数天至2周内完成。ST段回落的速度可反映心肌梗死的恢复情况,若ST段持续不回落或再次抬高,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梗死延展或室壁瘤形成。
2.T波倒置加深:T波倒置逐渐加深,呈对称的“冠状T波”。T波倒置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范围和心肌缺血程度有关。亚急性期T波倒置加深是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代谢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3.异常Q波持续存在:此期异常Q波依然存在,是心肌坏死的标志。
三、慢性期心电图表现
1.稳定的异常Q波:异常Q波可长期存在,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即使患者病情稳定,异常Q波也不会消失。
2.T波逐渐恢复:T波倒置逐渐变浅,部分患者T波可恢复直立。但也有部分患者T波持续倒置,提示心肌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缺血或心肌重构。
四、特殊情况心电图表现
1.正后壁心肌梗死: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和T波改变,而表现为V1、V2导联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此时,加做V7V9导联可出现典型的透壁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即异常Q波、ST段抬高和T波改变。
2.右室心肌梗死:常与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发生。心电图表现为V3RV5R导联ST段抬高≥0.1mV,其中V4R导联ST段抬高诊断右室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右心室功能受损,可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3.多部位心肌梗死:当同时存在多个部位的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较为复杂,可能同时出现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此时,需要综合分析各导联的心电图变化,以准确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
五、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也可能不典型。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
2.女性: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概率相对较低。但绝经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女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如男性典型,容易漏诊。因此,对于绝经后女性,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3.特殊病史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表现可能受到原有病变的影响。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心肌酶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此外,患有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的患者,心电图也可能出现类似透壁性心肌梗死的表现,需要仔细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