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宫外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输卵管因素(如输卵管炎症、手术史)、受精卵游走、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因素(如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输卵管炎症可致管腔阻塞或结构改变影响受精卵运行;输卵管手术史会破坏输卵管结构功能;受精卵游走因运行时间延长致在对侧输卵管着床;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影响受精卵正常输送;辅助生殖技术因操作等因素增加宫外孕风险;避孕失败也会使宫外孕机会增多。
一、输卵管因素
1.输卵管炎症
输卵管黏膜炎和周围炎是引起宫外孕的常见原因。输卵管黏膜炎严重时可引起管腔完全阻塞而导致不孕,轻者输卵管黏膜黏连和纤毛缺损,影响受精卵的运行。例如,盆腔炎症,尤其是性传播疾病如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等,可累及输卵管,使输卵管出现炎症性改变,影响受精卵正常输送至宫腔。在年龄方面,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2040岁左右)由于性生活相对频繁,更容易发生性传播疾病相关的输卵管炎症,从而增加宫外孕风险。生活方式上,不洁性生活史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影响输卵管状态。
输卵管周围炎多发生在输卵管的浆膜层或浆肌层,常造成输卵管周围黏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运行。比如盆腔手术后形成的黏连等情况,会影响输卵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着床的几率增加。
2.输卵管手术史
曾有输卵管手术史的女性,如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绝育复通术等,输卵管的结构可能遭到破坏,导致输卵管通畅性和蠕动功能异常。例如,输卵管绝育术后行复通术或吻合术,输卵管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受精卵通过输卵管时可能受阻,容易在输卵管内着床形成宫外孕。年龄对手术史相关宫外孕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是年轻女性进行输卵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输卵管功能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生活方式上,术后的恢复情况与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等因素有关,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输卵管功能的恢复,反之则可能增加宫外孕风险。
二、受精卵游走
受精卵在一侧输卵管受精后,经宫腔或腹腔进入对侧输卵管,称为受精卵游走。由于受精卵游走时间延长,当受精卵发育增大后不能及时到达宫腔,就可能在对侧输卵管内着床形成宫外孕。这种情况在年龄、性别上没有特定的倾向性,但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主要与受精卵自身的运行情况有关。
三、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1.输卵管发育不良
输卵管过长、肌层发育差、黏膜纤毛缺乏等发育不良情况,会影响受精卵的正常运行。例如,输卵管过长时,受精卵到达宫腔的时间延长,增加了在输卵管内着床的机会。年龄方面,一般来说,女性的输卵管发育在青春期基本完成,但如果存在先天性输卵管发育不良,可能在生育年龄阶段就容易出现宫外孕情况。生活方式对输卵管发育不良导致的宫外孕影响不大,主要是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因素。
2.输卵管功能异常
除了发育不良导致的功能异常外,一些内分泌失调等因素也可引起输卵管功能异常。例如,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失调时,会影响输卵管的正常蠕动和纤毛运动,从而影响受精卵的输送。在年龄上,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相对容易出现波动,如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内分泌变化较大时,可能影响输卵管功能。生活方式中,长期的精神压力等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间接影响输卵管功能,增加宫外孕风险。
四、其他因素
1.辅助生殖技术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宫外孕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例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受精卵着床的位置可能发生异常。这是因为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对胚胎的操作以及激素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影响了受精卵正常着床于宫腔的过程。年龄对辅助生殖技术相关宫外孕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女性进行辅助生殖时,宫外孕风险相对较高。生活方式方面,辅助生殖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和患者的身体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最终结果,良好的身体准备和配合有助于降低宫外孕风险。
2.避孕失败
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时,发生宫外孕的机会增加。此外,口服紧急避孕药避孕失败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宫外孕。例如,宫内节育器影响受精卵在宫腔内着床,使受精卵在输卵管等部位着床的可能性增大。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避孕失败而面临宫外孕风险,生活方式中不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等会增加避孕失败的几率,从而间接增加宫外孕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