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神经性尿频是怎么回事
精神神经性尿频是儿科常见的非感染性尿频尿急病症,主要由精神因素引起,患儿因膀胱逼尿肌和神经发育问题,大脑皮质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抑制功能弱,受惊吓等影响易出现频繁排尿症状。其病因包括精神因素、心理暗示和生活习惯改变等,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且一般无尿痛。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孕妇和老年人患病后各有特点及影响。诊断需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上有非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行为训练、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预防要营造良好环境、培养良好习惯和关注心理健康。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温馨提示,强调用药、观察症状及预防跌倒等注意事项。
一、精神神经性尿频的定义
精神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主要由精神因素引起,是儿科常见病症。患儿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神经不健全,大脑皮质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抑制功能较弱,受惊吓、精神紧张等影响时,抑制排尿的功能失调,导致出现频繁排尿的症状。
二、精神神经性尿频的病因
1.精神因素: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若受到惊吓、精神紧张、焦虑等,易使抑制排尿功能失调,引发尿频。如孩子面临考试、新环境不适应等情况时可能出现。
2.心理暗示:孩子偶尔一次尿频,家长过度关注和提醒,可能形成心理暗示,加重尿频症状。
3.生活习惯:生活中突然的改变,如作息时间变化、饮水习惯改变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三、精神神经性尿频的症状表现
1.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每次尿量较少。孩子可能几分钟就有一次尿意,甚至十几分钟一次。
2.尿急:有强烈的尿意,往往来不及去厕所就可能有尿液排出。
3.一般无尿痛:与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的尿频不同,精神神经性尿频一般不会伴有尿痛症状。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1.儿童: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是精神神经性尿频的高发人群。该病症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如频繁上厕所影响课堂秩序和学习注意力。同时,长期尿频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2.成年人:成年人因工作压力、生活事件等精神因素也可能出现精神神经性尿频。这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可能干扰正常社交活动,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睡眠障碍。
3.特殊人群:孕妇由于孕期生理和心理变化,也可能出现精神神经性尿频。这会增加孕妇起夜次数,影响睡眠质量,加重孕期身体不适。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若出现精神神经性尿频,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影响生活质量。
五、诊断方法
1.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近期精神状态、饮食习惯等,判断是否存在精神因素诱因。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泌尿系统,排除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检查,结果一般无异常,可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六、治疗措施
1.非药物治疗
心理疏导:家长和老师要对患儿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缓解症状。
行为训练:可进行憋尿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强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但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心理压力。
调整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孩子的饮水时间和量,避免临睡前大量饮水。
2.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但儿童用药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七、预防措施
1.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和学习环境,避免过度指责和批评,减少孩子精神压力。
2.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合理饮食,避免睡前大量饮水。
3.关注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八、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避免因尿频受到同学嘲笑。
2.孕妇:孕妇出现尿频症状时,要先排除生理因素,如子宫压迫膀胱等。若怀疑是精神神经性尿频,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咨询医生,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行动不便,尿频时要注意预防跌倒,可在床边放置便盆。若尿频影响生活质量,及时就医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