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和症状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症状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二者病因上,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吹风受凉,常见于秋冬;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多在春夏或高温闷热时。病机上,风寒感冒是风寒束表、肺气失宣,风热感冒是风热犯表、肺失清肃。症状方面,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风、有汗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易传变,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病情复杂、恢复慢,治疗要考虑基础疾病;孕妇用药需谨慎,轻度感冒可多休息喝水;患有慢性疾病者感冒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要关注病情变化并按医嘱用药。
一、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
1.病因区别:风寒感冒通常是因劳累过度,再加上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致。常见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易受风寒。风热感冒则多是外感风热之邪,外界温热邪气侵犯人体引发,多发生在春夏温暖多风的季节,或是在高温闷热环境中人体抵抗力下降时。
2.病机区别:风寒感冒是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肺气失宣。人体的卫气有抵御外邪和调节体温等作用,风寒侵袭使卫气功能受阻,肺气不能正常宣发肃降。风热感冒是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风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体表气血运行不畅,肺气功能失调。
二、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症状
1.风寒感冒症状:
恶寒重:患者感觉特别怕冷,即使多穿衣服、盖厚被子也难以缓解寒冷感,这是因为风寒之邪束缚肌表,卫阳不能正常温煦肌肤。
发热轻:体温一般不会升得很高,通常在38℃以下,有的患者可能只是感觉微微发热。
无汗:由于风寒束表,毛孔闭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
头痛身痛:风寒侵袭人体,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导致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
鼻塞流清涕:肺气失宣,鼻窍不通,出现鼻塞,流的鼻涕通常是清稀的。
咳嗽吐稀白痰:肺失宣降,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聚而成痰,痰液呈稀白色。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人体津液未受明显损伤,所以口不渴,若有口渴感也喜欢喝热水。
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中医通过观察舌苔和脉象辅助诊断,风寒感冒时舌苔表现为薄白且湿润,脉象呈现浮紧之象,浮脉表示病邪在表,紧脉提示有寒邪。
2.风热感冒症状:
发热重:体温较高,一般可达到38℃以上,甚至出现高热,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为阳邪,其性炎热,易导致人体体温升高。
微恶风:患者有轻微怕风的感觉,但不像风寒感冒那样恶寒明显。
有汗:风热之邪使肌腠疏松,汗液容易外泄。
头胀痛:风热上扰清窍,导致头部胀痛。
面赤:风热之邪使气血上涌,面部出现发红的表现。
咳嗽: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引起咳嗽。
痰黏或黄:热邪炼液为痰,使痰液变得黏稠或呈黄色。
咽干口燥:风热之邪易耗伤津液,导致咽喉干燥、口中干燥。
流黄涕:鼻窍受风热之邪侵袭,分泌物增多且颜色变黄。
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舌尖边红和苔薄白微黄提示有热象,浮数脉表示病邪在表且有热。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统较弱。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后症状可能不典型,且容易传变。低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可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等)、多喝温水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用药剂量需严格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感冒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恢复较慢。在治疗感冒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感冒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治疗。
3.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轻度感冒可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方式缓解。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怀孕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同时,孕妇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加重病情。
4.患有慢性疾病者: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感冒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在治疗感冒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原有疾病的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不要随意增减剂量。如果感冒症状影响到原有疾病的控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