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卵圆孔未闭什么意思
先天性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胎儿时期卵圆孔为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多数1岁左右闭合,3岁后未闭则称先天性卵圆孔未闭,其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有偏头痛等表现,少数可导致严重后果;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和发泡试验;治疗方式有观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相关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先天性卵圆孔未闭的定义
先天性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在胎儿时期,卵圆孔是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允许血液从右心房流向左心房,以保证胎儿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通常在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和左心房压力的升高,卵圆孔会逐渐功能性关闭,多数婴儿在1岁左右解剖学上完全闭合。若3岁以后卵圆孔仍未完全闭合,则被称为先天性卵圆孔未闭。
二、发病原因
先天性卵圆孔未闭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方面,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影响心脏发育过程中卵圆孔的闭合机制。环境因素包括母亲在孕期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毒物等)、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肿瘤药等),以及孕期患有糖尿病、酗酒等情况,都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卵圆孔未闭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
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偏头痛,这可能与静脉系统的微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到达脑部血管引起血管痉挛有关。
3.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劳累后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反常栓塞,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方法,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TE是一种无创检查,可初步筛查卵圆孔未闭,但对于较小的卵圆孔未闭可能显示不清。TEE检查更为准确,能清晰显示卵圆孔的形态、大小及有无分流情况。
2.发泡试验: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发泡试验(c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泡试验(cTEE)。通过向静脉内注入含有微小气泡的生理盐水,观察气泡是否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有助于诊断卵圆孔未闭及评估其分流程度。
五、治疗措施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卵圆孔的闭合情况及心脏功能。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偏头痛发作。常用药物有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3.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方法,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卵圆孔处,将其封堵。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较高。
4.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修补卵圆孔。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但对于复杂情况可能更为有效。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对于患有先天性卵圆孔未闭的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无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定期带孩子进行心脏检查,评估卵圆孔的闭合情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如果孩子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先天性卵圆孔未闭,在孕期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患先天性卵圆孔未闭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卵圆孔未闭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改善心脏功能。
七、预防措施
1.孕前保健:夫妻双方在备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孕期保健:孕妇在孕期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叶酸等营养素。避免感染,特别是在孕早期。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的异常情况。
3.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先天性卵圆孔未闭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