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难忍怎么办
癌痛治疗需多方面考量。首先明确其产生原因,包括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及肿瘤治疗相关因素。接着进行评估,涵盖疼痛程度(如数字评分法区分轻中重度)、性质(刺痛、钝痛等)与发作规律。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不同程度疼痛对应不同药物及辅助用药;非药物治疗有物理(热敷、针灸等)、心理(认知行为疗法等)、介入(神经阻滞等)。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关注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遵循儿科原则;孕妇谨慎用药选对胎儿影响小的;有特殊病史者依肝肾功能等调整剂量,消化道溃疡者谨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并护胃。
一、明确癌痛原因
癌痛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组织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骨骼、脏器等结构,例如肿瘤侵犯骨膜会引发剧烈的骨痛,压迫神经会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2.与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手术创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放化疗可能引发如黏膜炎、神经病变等导致疼痛。
二、癌痛评估
1.疼痛程度评估:常用的方法有数字评分法(NRS),让患者从010中选择一个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医生可根据患者选择的数字判断疼痛强度,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2.疼痛性质评估: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刺痛、钝痛、绞痛、烧灼痛等,不同的疼痛性质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例如刺痛可能与神经受侵犯有关,绞痛可能与脏器痉挛相关。
3.疼痛发作规律评估:了解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发作,发作频率如何,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三、癌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
第一阶梯:适用于轻度疼痛患者,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
第二阶梯:针对中度疼痛患者,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基础上,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产生镇痛效果。
第三阶梯:用于重度疼痛患者,以强阿片类药物为主,如吗啡、羟考酮等。强阿片类药物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高度亲和,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联合使用辅助药物,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惊厥药(加巴喷丁)等,辅助增强镇痛效果。
2.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等。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冷敷能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轻疼痛。按摩可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起到止痛作用。
心理治疗:癌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疼痛感受。
介入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传导通路来减轻疼痛;射频消融,利用高温破坏神经组织,达到止痛目的;脊髓电刺激,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脊髓,干扰疼痛信号的传导。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在使用止痛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便秘、头晕、嗜睡等。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儿童:儿童表达疼痛的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对于儿童癌痛,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等缓解疼痛。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用药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在治疗癌痛时,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在孕期相对安全。若非必要,应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必须使用,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4.有特殊病史患者:如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药物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根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加重。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谨慎,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