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脚烂早期症状
糖尿病患者脚部病变的相关表现、影响因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脚部病变表现包括皮肤改变(颜色变化、干燥脱皮、水疱或血疱)、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温度觉异常、蚁走感)、足部畸形(关节变形、足底胼胝)和伤口愈合缓慢,这些受患者年龄、病史、生活方式、血糖控制情况、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家属密切关注足部情况并涂抹润肤霜;年轻患者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避免足部受伤;孕妇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久站并抬高下肢;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降低脚烂风险。
一、皮肤改变
1.颜色变化:糖尿病患者脚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异常,早期可能出现皮肤颜色改变。如部分患者脚部皮肤会呈现紫红色,这是由于下肢血管病变,血液瘀滞所致;还有些患者脚部皮肤会变白,这可能是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不足的表现。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这种皮肤颜色改变可能更为明显。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的患者,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物质会进一步加重血管收缩,使皮肤颜色改变更易出现且程度可能更重。
2.干燥脱皮:神经病变影响汗腺分泌,导致脚部皮肤水分减少,变得干燥。患者常感觉脚部皮肤紧绷,出现脱皮现象,严重时皮肤像鱼鳞一样。老年患者皮肤本身的保湿能力下降,在糖尿病影响下,干燥脱皮症状会更突出。不注意足部护理,如经常用过热的水烫脚、频繁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会加重皮肤干燥脱皮。
3.水疱或血疱:由于感觉减退,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摩擦或挤压,从而在脚部形成水疱或血疱。水疱大小不一,疱液澄清或带血性。年轻患者活动量大,在不合适的鞋子摩擦下,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的患者,因对疼痛和压力不敏感,即使出现水疱或血疱也难以及时察觉。
二、感觉异常
1.麻木刺痛: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可导致脚部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常感到脚部麻木,像戴了手套或袜子一样有阻隔感,同时还可能伴有刺痛感,如针刺样、电击样疼痛。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重,麻木刺痛症状更明显。生活中,久坐、久站的患者,因下肢血液循环减慢,会加重这种感觉异常。
2.温度觉异常:患者对冷热的感知能力下降,不能准确判断水温,容易发生烫伤或冻伤。老年患者本身对温度的敏感度就较低,在糖尿病影响下,温度觉异常会更危险。喜欢泡脚的患者,如果水温过高而不能及时察觉,就容易导致脚部烫伤,进而增加脚烂的风险。
3.蚁走感:神经病变还会使患者感觉脚部有蚂蚁爬行的感觉,这种异常感觉持续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会使蚁走感症状加重。
三、足部畸形
1.关节变形:长期高血糖导致足部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松弛,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出现锤状趾、爪形趾等畸形。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在糖尿病的影响下,关节变形的情况更为常见。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行走的患者,足部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关节变形。
2.足底胼胝:由于足部受力不均,局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和挤压,形成胼胝,也就是俗称的“老茧”。胼胝增厚变硬,容易引起疼痛,且其下面可能存在溃疡。肥胖患者足部承受的压力更大,足底胼胝的发生率更高。不穿合适鞋子的患者,如鞋子过紧、过硬,会加速胼胝的形成。
四、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即使脚部出现很小的伤口,如擦伤、割伤等,也很难愈合。年轻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出现伤口愈合缓慢的情况。生活中,不注意足部清洁,伤口被污染,会进一步延缓愈合时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的患者,因血管病变更严重,伤口愈合会更困难。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减弱,家属应密切关注其足部情况,定期检查。同时,老年患者皮肤干燥,在清洁足部后要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霜。年轻患者往往重视程度不够,要提醒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足部受伤。孕妇患糖尿病时,由于身体负担加重,下肢血液循环更差,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以降低脚烂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