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并发症
胃癌术后并发症分为早期和远期两类,早期并发症包括出血(胃肠道腔内与腹腔内出血,与止血及患者凝血状况有关)、吻合口漏(多在术后37天,和吻合技术等因素相关)、肠梗阻(机械性和动力性,原因多样);远期并发症有倾倒综合征(分早晚期,与胃排空及胰岛素分泌有关)、碱性反流性胃炎(术后数月至数年,因碱性液体反流致胃黏膜受损)、营养障碍(体重减轻、贫血、骨质疏松等,与消化吸收改变有关)。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高,要密切监测并加强基础疾病管理与营养支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如服抗凝药、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药、控制血糖、维持心肺功能;营养不良患者术前术后都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
一、早期并发症
1.出血
术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包括胃肠道腔内出血与腹腔内出血。胃肠道腔内出血主要表现为胃管引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呕血、黑便等;腹腔内出血一般通过腹腔引流管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判断。出血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止血不确切,或者术后结扎线脱落等。高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出血风险相对更高。对于这类患者,术前应积极纠正凝血功能,评估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必要时调整用药。
2.吻合口漏
多发生在术后37天,主要与吻合技术、吻合口局部血运、患者营养状况等因素相关。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吻合口愈合能力较差,易发生吻合口漏。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膜炎体征,腹腔引流管可引出混浊液体。一旦发生,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再次手术。
3.肠梗阻
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多因手术粘连、肠扭转等引起;动力性肠梗阻常与术后胃肠功能未恢复、电解质紊乱等有关。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胃肠动力恢复有助于缓解动力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手术解除梗阻。
二、远期并发症
1.倾倒综合征
可分为早期倾倒综合征和晚期倾倒综合征。早期倾倒综合征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内发生,与胃容积减少及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有关。患者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出汗、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晚期倾倒综合征又称低血糖综合征,多在餐后24小时出现,是由于胃排空过快,含糖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继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通过饮食调整,如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浓食物等,可缓解症状。
2.碱性反流性胃炎
多在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由于胆汁、胰液等碱性液体反流入残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引起。患者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治疗无效,还可伴有胆汁性呕吐,呕吐后症状不缓解。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改行RouxenY吻合术。
3.营养障碍
胃癌术后患者常因胃容积减小、消化吸收功能改变等出现营养障碍。如体重减轻,与进食量减少、消化吸收不良有关;贫血,可能因铁、维生素B12等吸收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于毕Ⅱ式术后,巨幼细胞贫血多与内因子缺乏有关;骨质疏松,与钙吸收减少、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对于此类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如心肺功能差,可能影响术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会增加术后管理难度。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疾病管理,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营养支持要更加积极,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吻合口愈合。
2.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需评估停药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减少术后出血风险。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波动大,易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应加强血糖监测,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呼吸、循环管理难度大,要注意呼吸支持,维持心肺功能稳定。
3.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增加。术前应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术后继续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逐步增加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