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危害到底是什么呢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均有诸多危害,不同人群也需注意相应事项。对孕妇自身而言,会增加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的风险,提升感染几率,且产后患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对胎儿的危害包括引发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胎儿畸形等;对新生儿会造成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不同人群中,高龄孕妇要密切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需调整生活方式,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病史的高危孕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监测血糖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对孕妇自身的危害
1.孕期并发症风险增加:妊娠糖尿病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概率明显升高,是正常孕妇的24倍。高血压会影响孕妇的心血管系统,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同时,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也会增高,可引起孕妇腹胀、呼吸困难等不适,还可能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
2.感染风险上升:孕妇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而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感染性疾病。这些感染不仅会给孕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
3.产后糖尿病风险:患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日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有研究表明,约有30%5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510年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二、对胎儿的危害
1.巨大儿:孕妇血糖过高,可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产生过多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使胎儿过度生长,导致巨大儿的发生。巨大儿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难产、肩难产等情况,增加胎儿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的风险。
2.胎儿生长受限:部分妊娠糖尿病孕妇由于血管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可使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下降,出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低血糖、低体温等情况。
3.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血管病变可导致胎盘血管狭窄、血流减少,引起胎儿缺氧。严重的缺氧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这种情况在妊娠晚期更为常见,对孕妇和家庭造成极大的打击。
4.胎儿畸形: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常见的畸形包括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胎儿畸形的发生与孕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时间和程度有关,尤其是在孕早期,胚胎处于器官形成的关键时期,血糖异常对胎儿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对新生儿的危害
1.新生儿低血糖:胎儿在宫内处于高血糖环境,出生后,母体血糖供应突然中断,而新生儿自身胰岛素分泌仍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引起新生儿出现嗜睡、喂养困难、呼吸暂停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该综合征可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其他并发症:新生儿还可能出现低钙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低钙血症可导致新生儿手足抽搐,影响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黄疸,若黄疸程度严重,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年龄较大的孕妇(≥35岁)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部分孕妇在孕期应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喜食高糖高脂食物等,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这类孕妇应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饮食上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3.病史: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史的孕妇,属于妊娠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些孕妇在孕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体重。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监测,必要时可能需要提前进行胰岛素治疗。同时,要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