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是什么病
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疾病,多在冬春阴雨、潮湿寒冷时发病,病因是感染该细菌后免疫系统误攻自身组织,发病机制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关节炎、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诊断采用Jones标准,治疗有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抗风湿治疗、对症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预防链球菌感染、增强免疫力、定期体检。
一、风湿热的定义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非化脓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但以心脏和关节最为明显。该疾病通常发生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诱因。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引发风湿热的主要原因。当人体感染这种细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细菌,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抗体可能会错误地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从而引发风湿热。
2.发病机制:链球菌的抗原与人体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作用于链球菌,还会作用于自身组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心脏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2.典型症状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心脏炎:为最严重的表现,可累及心肌、心内膜和心包膜,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环形红斑:较少见,为淡红色环状红晕,中央苍白,多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时隐时现,可持续数周。
皮下结节:为稍硬、无痛性小结节,多位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与皮肤无粘连,直径0.12cm,数目不等,可分批出现,多见于儿童。
舞蹈病:多见于女童,表现为面部和四肢肌肉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运动,如皱眉、挤眼、努嘴、伸舌等,肢体表现为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等无节律的交替动作。
四、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Jones诊断标准,包括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和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PR间期延长),以及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咽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抗体滴度升高)。若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并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患有风湿热。
五、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控制活动量。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潮湿。
2.抗生素治疗: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灶,通常使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等。
3.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阿司匹林对控制急性症状有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心脏炎患者或对阿司匹林无反应者。
4.对症治疗:对于舞蹈病患者,可使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等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风湿热的高发人群,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时需密切观察。此外,舞蹈病多见于儿童,家长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避免患儿因不自主运动而受伤。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风湿热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3.孕妇:孕妇患风湿热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谨慎。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阿司匹林在怀孕晚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等。因此,孕妇在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七、预防措施
1.预防链球菌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患者密切接触。对于有反复扁桃体炎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扁桃体摘除术。
2.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有效预防风湿热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