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病吗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窦性心律突然加快呈阵发性发作的心律失常,其引发因素有生理性(年龄、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心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有症状(心悸等)和体征(心率快、心律规则),诊断靠心电图等,治疗需去除诱因及急性发作时处理,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定义
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病。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而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突然加快,发作时心率可超过100次/分,且呈阵发性发作的一种心律失常。
二、引发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因一些生理活动出现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比如剧烈运动时,由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血液循环,儿童的心脏储备功能相对有限,所以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老年人也可能因身体机能变化,在轻微活动后出现心率增快,但相对儿童机制有所不同,老年人多与心脏顺应性下降等因素相关。
2.生活方式方面: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其中尼古丁、酒精、茶碱等成分可刺激心脏,导致窦性心律加快。例如,长期大量喝咖啡的人群,咖啡中的咖啡因会兴奋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从而增加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患者,当心肌缺血时,会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心肌病患者心肌功能受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以试图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心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也可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2.其他系统疾病: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增加1020次/分,这是因为体温升高机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更快地工作来满足代谢需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补偿,从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三、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发作时患者可感到心悸、胸闷、气短,严重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甚至黑矇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可能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而出现更明显的不适,如原本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可能胸闷症状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2.体征表现:听诊可发现心率加快,超过100次/分,且心律规则。
四、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是诊断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重要依据。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正常,PR间期大于0.12秒,心率通常在100180次/分之间。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率情况以及是否为窦性心律。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Holter可以长时间记录心电图,有助于捕捉到阵发性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明确诊断。
五、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原则
(一)去除诱因
1.生活方式调整:对于因生理性因素引发的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要避免诱因,如戒烟限酒,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合理安排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或在运动时过度劳累等。
2.治疗基础疾病:如果是由病理性因素引起,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等,从根源上减少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二)急性发作时的处理
当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时,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颈动脉窦(但要注意不能双侧同时按压,且老年人要谨慎)、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呼气)等,部分患者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心率减慢。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决定,一般会选择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减慢心率。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如心率变化、是否有面色改变等。在生活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如果是因发热等疾病引起,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及时监测体温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多种基础疾病,出现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等因素,用药需谨慎。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等,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老年人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