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动脉夹层破裂严重
主动脉夹层破裂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与高血压、遗传性血管病变、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胸痛伴休克等表现,诊断需靠影像学检查,急救需让患者平卧等,治疗有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女性特殊时期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主动脉夹层破裂的严重性
主动脉夹层破裂是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承担着将心脏泵出的血液输送至全身的重要功能。当主动脉夹层发生破裂时,血液会从夹层破口大量涌出,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状况。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主动脉夹层破裂若不能及时救治,患者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率极高,约有5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24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70%。
二、发病机制与相关因素影响
1.基础疾病影响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容易导致主动脉内膜受损,进而引发主动脉夹层。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血压控制不佳,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的弹性会逐渐下降,内膜更容易撕裂形成夹层,一旦夹层破裂后果严重。
遗传性血管病变: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影响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如马方综合征等。马方综合征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发育异常,主动脉壁变得薄弱,更容易发生夹层及破裂。这类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存在较高的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且发病往往较为突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2.生活方式因素
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剧烈运动、过度用力排便等情况会使血压急剧升高,增加主动脉壁的压力,从而诱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对于本身存在主动脉结构异常或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种情况的风险更高。比如一些高血压合并主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剧烈咳嗽或用力搬重物时,可能因血压骤升引发主动脉夹层破裂。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这种胸痛往往呈撕裂样、刀割样,疼痛程度非常剧烈,可放射至背部、腹部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如果是主动脉夹层破裂累及不同部位的血管,还可能出现相应器官缺血的表现,如累及冠状动脉时可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状;累及脑动脉时可出现头晕、意识障碍等。
2.诊断要点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等情况。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可用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帮助发现主动脉夹层的一些征象。
四、急救与治疗原则
1.急救措施
一旦怀疑主动脉夹层破裂,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同时尽快呼叫急救医疗系统。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对于出现休克表现的患者,要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等。
2.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通过修复主动脉破口或置换病变的主动脉段来挽救患者生命。手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重要手段,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手术时机和方案。
药物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病情不稳定、不适合立即手术的患者,可先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心率等,降低主动脉壁的压力,延缓病情进展,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等,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来减轻主动脉壁的张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时病情往往更为凶险,预后较差。因此,老年人要尤其注意控制血压、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主动脉的潜在病变。一旦出现胸痛等可疑症状,要尽快就医,争取早期诊断和治疗。
2.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儿童及青少年发生主动脉夹层破裂相对较少,但对于患有遗传性血管病变(如马方综合征等)的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孩子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防止因血压骤升诱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如果孩子出现胸痛等异常表现,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3.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妊娠期由于身体生理变化,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增加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妊娠期女性若出现胸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排除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同时,女性在围绝经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要注意监测血压等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