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检查项目是什么
肝癌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穿刺活检,不同特殊人群检查时有不同注意事项。血液学检查包含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糖类抗原199(CA199),各有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肝动脉造影,超声是筛查首选,CT、MRI对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肝动脉造影准确性高但为有创检查;肝穿刺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出血、感染等风险,不适合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患者。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尽量选无创或微创检查;孕妇首选超声,CT有辐射需谨慎,MRI妊娠早期也应慎用;老年人要评估身体状况选择检查方法;有基础疾病者要考虑检查对基础病的影响并调整方案。
一、血液学检查
1.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值一般低于20μg/L。AFP持续升高且大于400μg/L,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情况后,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约30%的肝癌患者AFP可能正常,所以AFP正常也不能排除肝癌。
2.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肝癌细胞中,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蛋白(PIVKAII)会异常升高。其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是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糖类抗原199(CA199):在部分肝癌患者中会升高,特别是合并有胆管细胞癌成分或有胆管梗阻的患者。它可作为肝癌诊断的辅助指标,与AFP等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辐射。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有无占位性病变等。能够发现直径1cm左右的肝脏结节,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或长期大量饮酒等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
2.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平扫可以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典型的肝癌在动脉期表现为快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退,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CT检查对于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为肝癌的分期提供重要信息。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优于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内部结构和特征。对于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肝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CT难以诊断的肝脏病变,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此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还可以显示肝脏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判断肝癌是否侵犯血管。
4.肝动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通过向肝动脉内注入造影剂,然后利用X线摄影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形态和病变的血供情况。虽然肝动脉造影对肝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所以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肝癌的介入治疗前评估。
三、肝穿刺活检
当通过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时,可考虑进行肝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细针经皮穿刺肝脏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变是肝癌还是其他良性病变。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出血、感染等风险,对于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等情况的患者不适用。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原发性肝癌相对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肝病等基础疾病,也有发生肝癌的可能。在进行检查时,应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检查方法,如超声检查。对于必须进行的有创检查,如肝穿刺活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2.孕妇:孕妇在怀疑有原发性肝癌时,检查方法的选择需要谨慎。超声检查是安全的首选方法,对胎儿无不良影响。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危害,一般不建议使用。如果必须进行CT检查,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胎儿的辐射暴露。MRI检查一般认为对胎儿相对安全,但在妊娠早期也应谨慎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于一些有创检查,如肝动脉造影、肝穿刺活检等,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确保检查的安全。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检查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或MRI增强扫描时,要注意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必要时可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造影剂或调整检查方案。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要避免进行过于复杂和耗时较长的检查,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