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肝癌指标
原发性肝癌的检查指标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包括:肿瘤标志物指标有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αL岩藻糖苷酶(AFU),可辅助诊断、监测治疗与判断预后;影像学检查指标涵盖超声、CT、MRI,能观察肝脏形态、血流及强化特点等,用于诊断、判断大小数目及分期;肝功能及其他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等,反映肝细胞受损、合成功能及凝血情况;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检查要考虑身体状况与基础疾病影响,孕妇因生理改变影响肿瘤标志物水平,避免用有辐射检查,肝硬化患者需综合判断,糖尿病患者治疗时要控好血糖。
一、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指标
1.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清AFP含量低于25μg/L。当AFP持续升高超过400μg/L,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情况后,高度提示原发性肝癌。AFP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相关,其动态变化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例如,手术切除肿瘤后AFP应逐渐下降,若不下降或下降后又升高,提示可能有肿瘤残留或复发。
2.异常凝血酶原(DCP):也称为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PIVKA-II)。在肝癌细胞中,由于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活性降低,导致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全,产生DCP。健康人血清DCP一般低于40mAU/ml,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DCP常显著升高,其诊断肝癌的特异性较高,尤其对于AFP阴性的肝癌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血清AFU正常参考值为369.5~422.1μmol/L。AFU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小肝癌,AFU的阳性率较高,且在AFP阴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中也可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相关指标
1.超声检查:肝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等。原发性肝癌在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或高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肝癌结节内部血流信号丰富,表现为高速高阻型血流频谱。此外,超声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2.CT检查:平扫CT上,肝癌多表现为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癌病灶迅速强化,密度高于周围肝组织;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密度逐渐下降,低于周围肝组织,呈现“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CT检查对于判断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胆管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还可用于肝癌的分期评估。
3.MRI检查:肝癌在T1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的强化方式与CT相似,同样具有“快进快出”的特点。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优于CT,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肝癌的内部结构,对于小肝癌的诊断以及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肝功能及其他指标
1.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ALT和AST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在肝癌患者中,尤其是伴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肝功能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癌侵犯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有关。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提示肝功能储备较差,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对治疗的耐受性。
2.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肝癌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PT和APTT延长,提示患者有出血倾向,在进行有创检查或治疗时需要谨慎评估。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进行肝癌相关指标检查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老年人的肝功能可能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在解读肝功能指标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时,老年人对有创检查和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在选择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案时应更加谨慎。
2.孕妇:孕妇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一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例如,AFP在孕期会生理性升高,因此不能单纯依据AFP升高诊断肝癌。对于孕妇怀疑原发性肝癌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辐射影响的检查方法,如CT等,可优先选择超声和MRI检查。
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肝硬化患者,本身肝脏功能已经受损,可能存在AFP轻度升高的情况,在判断是否合并肝癌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在进行有创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预防出血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在进行肝癌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