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可从五方面着手:一是饮食管理,合理控制总热量,孕中晚期适当增加,均衡饮食,碳水、蛋白、脂肪占比合理,选择健康食材,少食多餐;二是运动锻炼,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合适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注意运动前热身及身体状况;三是体重管理,孕前控制体重,孕期定期监测,按标准控制增长,根据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四是血糖监测,定期产检进行血糖筛查,高危孕妇自我监测,明确血糖控制目标,超目标及时就医;五是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高龄、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孕妇需更重视预防,采取针对性措施。
一、饮食管理
1.合理控制总热量:孕期需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胎儿生长发育,但也要避免热量摄入过多。不同孕期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有所不同,孕早期一般无需额外增加,孕中晚期可根据孕妇的体重、活动量等适当增加。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晚期每天可增加200300千卡的热量摄入。例如,一个中等活动量的孕妇,孕中晚期每天大约需要18002200千卡的热量。
2.均衡饮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高纤维、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食用精制谷物和高糖食品。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脂肪应占总热量的25%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鱼油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蔬菜和水果摄入,但水果应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草莓、蓝莓等。
3.少食多餐:将每天的饮食分为56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例如,除了三餐外,可在两餐之间适当加餐,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如坚果、酸奶等。
二、运动锻炼
1.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孕妇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可散步30分钟以上;孕妇瑜伽可以帮助孕妇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缓解孕期不适;游泳对关节的压力较小,适合大多数孕妇。
2.运动频率和时间:建议孕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5天进行,每天30分钟。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
3.注意事项: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腹痛、阴道流血、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同时,运动时要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避免受伤。
三、体重管理
1.孕前体重控制:备孕女性应尽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MI(身体质量指数)保持在18.523.9之间。如果孕前体重超标,应在孕前进行适当的减重,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2.孕期体重监测:孕期要定期监测体重,根据孕期体重增长标准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516公斤之间;孕前体重超重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711.5公斤之间;孕前体重肥胖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59公斤之间。
3.合理调整饮食和运动:如果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如果体重增长过慢,应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进食。
四、血糖监测
1.定期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检,包括血糖筛查。一般在孕2428周进行糖耐量试验,以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
2.自我血糖监测: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可采用血糖仪,监测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3.血糖控制目标:孕妇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如果血糖超过控制目标,应及时就医,调整饮食、运动或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应更加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外,高龄孕妇还应在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身体状况,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
2.肥胖孕妇: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孕妇应在孕前积极减重,孕期要严格控制饮食和体重增长,增加运动量。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3.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这类孕妇应在孕前了解家族糖尿病的遗传情况,孕期要加强血糖监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4.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孕妇: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这类孕妇在孕期要更加严格地控制饮食和体重,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必要时在孕早期就开始进行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