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什么
压力性尿失禁指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外口漏出,常见于成年女性,男性前列腺手术后也可能发生。其病因包括年龄、性别、生育、肥胖、盆腔脏器脱垂及其他增加腹压因素。典型症状是腹压增加时尿液漏出,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液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手术适用于中重度或非手术治疗不佳者。特殊人群如孕妇、产后女性、老年女性和男性各有注意事项,预防可通过加强盆底肌锻炼、控制体重、避免增加腹压活动等方式。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现象。这是成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不过男性在接受前列腺手术后也可能发生。
二、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松弛、雌激素减少等因素,使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能力下降,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增加。老年女性的身体机能下降明显,患病风险更高。
2.性别:女性的尿道较短,盆底肌肉和筋膜相对薄弱。怀孕、分娩等过程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破坏盆底的支持结构,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男性在进行前列腺手术时,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也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3.生育:生育次数、胎儿大小、分娩方式等都与压力性尿失禁有关。多次生育、胎儿体重大、难产、产钳助产等情况,会使盆底组织受损严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进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4.肥胖: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腹压增加,对盆底肌肉产生较大压力,使盆底肌肉松弛,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几率。
5.盆腔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盆腔脏器脱垂情况,会改变尿道和膀胱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导致尿道闭合压力降低,引起压力性尿失禁。
6.其他:长期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长期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也会诱发压力性尿失禁。
三、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典型症状是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漏尿量可多可少,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有少量尿液溢出,重者可能在轻微活动甚至站立时就有尿液漏出。
四、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生育史、手术史、既往病史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2.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妇科或男科检查。检查盆底肌肉的力量、尿道的位置和形态、有无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
3.尿液检查: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
4.尿动力学检查:这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方法,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尿道压力等指标,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确定尿失禁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可进一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病变。
五、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盆底肌训练:这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尿道闭合能力。常见的方法是凯格尔运动,患者可自行进行训练。
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将盆底肌肉的活动信号转化为视觉或听觉信号,让患者直观地了解盆底肌肉的收缩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可用于不能主动进行盆底肌训练的患者。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等,可增加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改善尿失禁症状。
2.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或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可以提高尿道的支撑力,增强尿道闭合能力,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和产后女性:怀孕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增加腹压的活动,如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训练,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如果产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避免因尿失禁导致的意外伤害。
3.男性:男性在进行前列腺手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果出现尿失禁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七、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
1.加强盆底肌锻炼: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通过进行盆底肌训练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2.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对盆底肌肉的压力。
3.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如长期咳嗽、便秘等,应及时治疗,避免长时间增加腹压。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或男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等疾病,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