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未用降压药时非同日3次测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病因不明且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其病因涉及遗传、年龄、生活方式等;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期会损害重要器官;不同人群(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女性、有特殊病史人群)特点不同,应对方式有别;治疗包括非药物(饮食调整、运动锻炼、戒烟限酒、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控制体重、合理用药。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它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遗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其直系亲属患高血压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导致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血压也就随之升高。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肥胖:身体脂肪过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时脂肪组织会分泌一些激素和细胞因子,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导致血压升高。
缺乏运动: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血管弹性下降,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1.早期症状: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血压持续升高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心脏受损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大脑受损可出现头晕、头痛加重、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肾脏受损可出现夜尿增多、蛋白尿等症状;眼睛受损可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
四、不同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应对
1.老年人:老年人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应选择平稳、温和的降压药物,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同时,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缓慢改变体位,避免摔倒。
2.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等。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
3.女性: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在孕期,高血压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血压也容易升高,此时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
4.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等的患者,高血压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在治疗高血压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选择既能有效控制血压,又能保护靶器官的降压药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五、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2.药物治疗:如果非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或者患者血压较高,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应及时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六、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2.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4.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会升高血压的药物,如避孕药、类固醇等。如果需要使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