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
心功能不全早期有多种表现:一是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夜间阵发性和端坐呼吸,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二是乏力、疲倦,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致全身供血不足,老年人、重体力劳动者、贫血患者症状更明显;三是水肿,有下肢水肿、肝淤血肿大和胃肠道淤血,对应症状及高危人群不同;四是咳嗽、咳痰,初期干咳,后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吸烟及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症状难控制;五是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更易出现。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病史者出现相关表现需格外关注,及时就医。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心功能不全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这种需求。但由于心功能不全,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肺部淤血,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呼吸困难。一般来说,活动量越大,呼吸困难越明显。年龄较大者,身体机能本身有所下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更为显著。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可能与原有肺部疾病的症状相互叠加,更难区分。对于这类患者,应注意控制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通常在端坐休息后可逐渐缓解。这是因为夜间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膈肌上抬,限制了肺部的扩张,导致呼吸困难。肥胖人群腹部脂肪较多,平卧时对膈肌的压迫更明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的患者,夜间呼吸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可采取高枕卧位或半卧位睡眠,以减少回心血量。
3.端坐呼吸: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帮助呼吸。这是因为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减轻了肺部淤血,同时膈肌下降,增加了肺部的通气量。老年人由于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下降,采取端坐位可能不太方便,需要家人协助调整体位。有脊柱疾病病史的患者,长时间端坐可能会加重脊柱负担,需要注意姿势的调整和适当的支撑。
二、乏力、疲倦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尤其是骨骼肌和大脑。骨骼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能量代谢受到影响,就会出现乏力、疲倦的症状。老年人身体代谢率较低,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更差,乏力、疲倦的感觉可能更为突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大的人群,对身体能量的需求较高,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供血不足更容易引发明显的乏力、疲倦症状。有贫血病史的患者,本身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就不足,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了组织器官的缺氧,乏力、疲倦症状会更加严重。此类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三、水肿
1.下肢水肿:多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通常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这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力升高,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中。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人群,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静脉回流相对缓慢,下肢水肿可能更为明显。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水肿可能会更难消退。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
2.肝淤血肿大:肝脏是体循环的重要器官之一,心功能不全导致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胀满感。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肝淤血肿大可能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影响肝功能。肥胖人群肝脏周围脂肪较多,可能会掩盖肝淤血肿大的体征,需要更仔细的检查。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3.胃肠道淤血:胃肠道淤血可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血液循环不畅,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较弱,胃肠道淤血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胃肠道淤血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的症状。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四、咳嗽、咳痰
心功能不全导致肺部淤血,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白色泡沫样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粉红色泡沫样痰是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吸烟人群呼吸道本身就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咳嗽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与吸烟导致的咳嗽症状相互混淆。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会更难控制。患者应戒烟,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心功能不全时,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少尿。长期的肾灌注不足还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症状。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肾脏血管病变的风险,心功能不全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更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注意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在孕期本身心脏负担就会加重,若出现上述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和治疗,避免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儿童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且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活动耐力、呼吸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家属应多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慢性肺部疾病、肝病、胃肠道疾病等,出现心功能不全早期表现时,可能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互交织,增加诊断难度,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