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是什么病
尿道狭窄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见。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病理生理会致排尿困难等及上尿路损害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尿道造影、尿道镜等,治疗分扩张术和手术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综合评估选择治疗并关注各人群特殊情况。
一、定义与概述
尿道狭窄是泌尿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缩小,致使尿道内阻力增加,从而引起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相对更为多见,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原因有所差异,婴幼儿期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相关,成年男性则常因尿道损伤、炎症等因素引发。
二、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1.尿道外口狭窄:多因胚胎发育时尿道沟融合不全等原因导致,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发于其他先天性尿道畸形。
2.尿道瓣膜:为尿道黏膜褶皱形成的瓣膜样结构,可引起尿道不同程度的梗阻,影响尿液排出。
3.精阜肥大:先天性精阜增大,占据尿道空间,造成尿道狭窄。
(二)后天性因素
1.尿道损伤:是尿道狭窄最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骨盆骨折及会阴部骑跨伤。骨盆骨折时,骨折端易损伤后尿道,会阴部骑跨伤常使尿道球部损伤,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瘢痕性尿道狭窄。
2.尿道炎症:
特异性炎症:如淋病性尿道炎,淋病奈瑟菌感染后,炎症反复发作,可导致尿道黏膜破坏、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起尿道狭窄。
非特异性炎症:尿道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管等操作可引起尿道黏膜损伤,若合并感染,易引发尿道狭窄。
3.医源性因素:尿道手术(如前列腺手术、尿道憩室手术等)后,局部组织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可导致尿道狭窄;尿道内灌注化学药物(如硝酸银等)浓度过高、时间过长,也可造成尿道灼伤后瘢痕形成。
三、病理生理变化
尿道狭窄发生后,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压力升高,长期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增厚、小梁形成,甚至出现膀胱憩室;同时,上尿路也会受到影响,引起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狭窄部位近端的尿道可因尿液潴留而易发生感染。
四、临床表现
(一)排尿困难
是尿道狭窄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缩短、排尿时间延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潴留,完全无法自行排尿。
(二)其他症状
1.尿路感染:由于尿液潴留,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发热。
2.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血尿,多因尿道黏膜摩擦受损所致。
3.上尿路损害表现:长期尿道狭窄导致上尿路积水时,可出现腰部胀痛等表现,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可出现贫血、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外伤史、尿道炎症史、尿道器械检查史等,了解发病过程及相关情况。
(二)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尿道口有无狭窄、分泌物等情况。
2.触诊:会阴部触诊可初步了解尿道球部及前列腺部的情况。
3.直肠指诊:对于后尿道狭窄,可通过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及后尿道周围情况。
(三)尿道造影检查
是诊断尿道狭窄的重要方法,可明确狭窄的部位、长度、程度及尿道有无畸形等。通过逆行尿道造影或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能清晰显示尿道狭窄的形态。
(四)尿道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等,同时还可进行活检以排除肿瘤等病变。
六、治疗原则
尿道狭窄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恢复尿道的连续性,解除排尿困难。治疗方法需根据狭窄的病因、部位、程度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综合选择。
(一)尿道扩张术
适用于狭窄程度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通过尿道探子逐渐扩张尿道,以扩大尿道管径,改善排尿困难。但该方法有导致尿道穿孔、假道形成等风险,需谨慎操作,且术后易复发,需定期扩张。
(二)手术治疗
1.尿道内切开术:利用尿道镜在直视下将狭窄的瘢痕组织切开,适用于尿道膜部短段狭窄等情况。
2.尿道吻合术:对于合适的病例,切除狭窄段尿道后进行端端吻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恢复尿道的正常解剖结构。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对患者的局部条件要求较高。
3.尿道成形术:对于复杂的尿道狭窄,可采用尿道成形术,利用自身组织(如膀胱黏膜、阴囊皮瓣等)重建尿道,以达到修复尿道狭窄的目的。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婴幼儿患者
1.先天性尿道狭窄较为常见,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生长潜力。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优先考虑对尿道发育影响较小的方式,如必要的微创治疗等。同时,术后需密切观察尿道恢复情况及生长发育指标,定期随访,因为婴幼儿尿道狭窄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及对后续尿道发育的影响需重点关注。
2.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喂养需保证营养均衡,以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和正常生长发育。
(二)成年男性患者
1.成年男性尿道狭窄多与外伤、炎症及医源性因素相关。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其病史,如是否有明确的尿道损伤史、既往尿道炎症治疗情况等。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对排尿功能的要求。例如,对于因尿道损伤导致的狭窄,需根据损伤的时间、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同时,成年男性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手术吻合口愈合,且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尿道造影等检查,监测尿道恢复情况。
2.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尿道感染的风险,同时要避免再次尿道损伤的可能,如避免会阴部外伤等。
(三)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尿道狭窄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权衡手术风险与收益。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可先考虑尿道扩张等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但要密切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及术后恢复能力。在护理方面,要注意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老年常见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