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不全是什么意思
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泵血功能障碍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其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和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二尖瓣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有左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右心功能不全的消化道症状、水肿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如BNP等)及影像学(如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及器械治疗(CRT、ICD)。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患者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了解相关方面对患者管理治疗至关重要。
一、心功能不全的定义
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量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也称为心力衰竭。其核心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可分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使得心脏在收缩期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则是因为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心室的充盈受限,常见于高血压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心室顺应性降低,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充盈和射血过程。
二、心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1.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是引起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最常见原因,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进而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例如,心肌梗死发生后,坏死的心肌组织无法再参与正常的心脏泵血活动,会逐渐导致心功能不全。
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导致心肌损害的原因,炎症会破坏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遗传、感染等因素可能参与其中,患者的心肌会呈现弥漫性扩张,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
2.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病是导致压力负荷过重的常见原因,血压升高时,心脏在收缩期需要克服的阻力增加,左心室为了将血液泵出,会逐渐发生肥厚,长期的肥厚会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最终发展为心功能不全。另外,主动脉瓣狭窄也会使左心室射血时面临的压力增大,引起压力负荷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舒张期会接受来自左心房的大量血液,导致容量负荷过重;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会使左心房的血液分流到右心房,增加右心室的容量负荷,长期下来右心室也会发生扩大和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整个心脏的功能。
三、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1.左心功能不全
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最主要的症状。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左心衰竭时肺淤血,影响了肺的气体交换,导致患者在活动或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
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由于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痰液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肺泡壁或支气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咯血,咯血量可多可少。
2.右心功能不全
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功能不全较常见的症状。因为胃肠道淤血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
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体征,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起床活动者,水肿先出现在下肢,长期卧床者则以腰骶部较为明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四、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方法
1.病史和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和进展情况。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肺部啰音、心脏扩大、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征,这些体征对于初步判断心功能不全有重要提示作用。
2.实验室检查
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当心室壁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高时,BNP分泌增加。心功能不全时,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例如,BNP<100pg/ml时,不支持心功能不全的诊断;BNP在100400pg/ml之间时,需结合临床情况判断;大于400pg/ml时,支持心功能不全的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测定心脏的大小、心室的射血分数(EF值)等指标。射血分数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EF值大于50%,如果EF值小于50%,提示存在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同时,还可以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瓣膜的功能等,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X线检查:心功能不全时,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扩大、肺淤血等表现。例如,左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肺纹理增多、KerleyB线等肺淤血征象;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见上腔静脉扩张、胸腔积液等表现。
五、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仅提及相关治疗方向,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1.一般治疗
休息:根据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合理安排休息,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中度和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需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改善心功能。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一般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3g;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2.药物治疗相关方向
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常用的利尿剂有呋塞米等,可缓解水肿等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心室重构,延缓心功能不全的进展,例如卡托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氯沙坦属于ARB类药物,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稳定的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如无禁忌证,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等,它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改善心肌重构,但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3.器械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心脏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对于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植入ICD,预防猝死的发生。
六、特殊人群心功能不全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进展可能较为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在治疗时,要更加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肾功能减退,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生活管理,如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控制钠盐摄入等。
2.儿童患者
儿童心功能不全多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原因引起。在诊断时,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的操作和解读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治疗上,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适时进行手术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心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管理。
3.女性患者
女性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可能与妊娠、围生期心肌病等特殊情况有关。妊娠相关的心功能不全需要特别关注孕期和产后的心脏负担变化,给予相应的监测和治疗。在用药方面,要考虑到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和哺乳期,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需谨慎选择药物。
心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血管疾病,了解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特殊人群的特点等方面对于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