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主要有呼吸因素、药物影响、疾病因素等。
1.呼吸因素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为常见,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呼吸时,胸腔内压力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脏的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呼气时则相反,心率减慢。这种随呼吸出现的心率变化,就形成了窦性心律不齐,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
2.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窦性心律不齐。比如洋地黄类药物,它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还有吗啡、西地兰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调节或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律不齐。
3.疾病因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会损害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会使身体代谢紊乱,增加心脏负担,也可能引发窦性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