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传播的重要途径,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诊断需要检测到伤寒杆菌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1-2周。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乏力、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3.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
4.便秘或腹泻:部分患者可有便秘或腹泻。
5.肝脾肿大:脾脏肿大较为常见,质软。
6.皮疹:部分患者在病程第7-14天,于胸腹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一般持续3-5天可自行消退。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检测到伤寒杆菌或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伤寒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病原治疗: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缓解腹痛可给予阿托品等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特殊人群感染伤寒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特别关注。此外,伤寒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饮食卫生等,可有效预防伤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