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传播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莱姆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等,其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且因引起疾病的病原体不同,所导致的疾病类型也各异。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而传播的疾病。主要传染源是猪,猪携带乙脑病毒后,蚊虫叮咬猪会携带病毒,再叮咬健康人,病毒就会经蚊子口器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莱姆病:如恙虫病等,是由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螺旋体病。患者会出现发烧、多形红斑,还可能有关节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症状。
三、疟疾:是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蚊虫叮咬后,原虫进入人体并侵犯红细胞致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患者会突然发冷、寒颤且体温迅速上升,3至8小时后体温又骤然下降,然后再次出汗,如此反复;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会再度出现。
四、登革热:通常由伊蚊叮咬传播,主要宿主是伊蚊,潜伏期为3至14天。被叮咬后会出现发热、皮疹以及胃肠道出血、阴道出血、咯血、血尿等不同部位的出血症状。
五、鼠疫:鼠蚤叮咬是鼠疫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鼠疫目前属于甲类传染病。鼠疫菌到达人体淋巴结后大量繁殖,会引发急性淋巴结炎等症状,潜伏期为1至6天。
在虫媒传播疾病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避免再次被蚊虫叮咬,同时关注自身体温变化,如有体温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饮食要清淡,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注意多喝水,发热时体液消耗大,要防止出现脱水症状。另外,应尽量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缓解乏力症状。
总之,对于虫媒传播疾病,要了解其种类和传播特点,治疗期间做好防护和相关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