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病是怎么出现的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传染,临床表现主要有典型、轻型、重型三种类型,死亡率约为25.5%,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目前已被人类消灭。
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nm×300nm,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天花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传染,尤以直接面对面的谈话、咳嗽、喷嚏等最易传染。天花病毒不能经消化道传染。天花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约12-17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等症状,体温可高达40℃以上。发病后2-3天,患者身上会出现皮疹,最初为红色斑疹,后逐渐发展为丘疹、水疱,疱液起初清亮,后逐渐变混浊,疱壁薄而松弛,容易破溃,形成溃疡。溃疡基底呈红色,边缘略隆起,中央凹陷,有明显的疼痛和瘙痒感。皮疹通常先出现于面部,然后逐渐蔓延至四肢和躯干。在发病后7-10天,皮疹开始结痂,逐渐干燥、脱落,留下疤痕。天花的病程一般为2-4周,但重型天花的病程可长达3-4个月。
天花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典型天花: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等症状,同时伴有皮疹、脓疱、结痂等。
2.轻型天花:症状较轻,发热、皮疹等症状不明显,病程较短,预后较好。
3.重型天花:症状严重,高热、寒战、头痛、背痛、四肢痛等症状更加明显,同时伴有皮疹、脓疱、结痂等,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天花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查等。
天花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止痛、补液等。对于重型天花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天花的预防主要是接种天花疫苗。天花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终身免疫力。天花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等。
总之,天花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天花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