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怎么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包括多方面:一是抗生素治疗,病原菌未明确前联合用药,明确后根据药敏调整,疗程较长;二是支持治疗,涵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压稳定、呼吸支持以及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三是清除感染灶,如切开脓肿引流、做好脐部护理;四是免疫治疗,病情重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输免疫球蛋白;五是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治疗中要关注新生儿器官发育特点,严格掌握用药,控制补液,加强护理,家长需配合并密切观察病情。
一、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药物。一般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当地细菌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状况,选用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如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病原菌明确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若为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苯唑西林等;若为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疗程一般较长,需持续到症状消失、血常规等指标恢复正常且血培养连续23次阴性。
二、支持治疗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新生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可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根据新生儿的体重、日龄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2.维持血压稳定:败血症可能导致新生儿血压下降,可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3.呼吸支持:对于有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可能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如吸氧、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4.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若新生儿出现贫血,可输注红细胞;若有凝血功能障碍,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
三、清除感染灶
仔细检查新生儿身体,如发现局部有脓肿等感染灶,应及时切开引流。对于脐部感染,要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可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四、免疫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可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使用可能对新生儿有耳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药物。支持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避免过快或过多补液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同时,要加强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