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婴儿有什么症状
鹅口疮在婴儿身上有多种表现,口腔黏膜表现为出现类似奶块但不易擦掉的白色或乳白色斑膜,多分布于舌头、颊黏膜等部位,强行擦拭会导致黏膜潮红、粗糙甚至渗血;进食异常方面,婴儿会因斑膜和黏膜损伤感到疼痛,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情况;还会有流口水、烦躁不安等其他症状。对于患鹅口疮的婴儿,家长护理要格外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做好用具和乳头消毒,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口腔黏膜表现
1.白色斑膜:鹅口疮婴儿口腔黏膜表面会出现白色或乳白色的斑膜,类似奶块,但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擦掉。这些斑膜通常出现在舌头、颊黏膜、上颚、牙龈等部位。起初可能只是散在的小点,之后会逐渐融合成大片,严重时整个口腔黏膜都可能被覆盖。
2.黏膜损伤:如果强行擦拭白色斑膜,会发现下方的黏膜潮红、粗糙,甚至可能有渗血现象。这是因为白色斑膜是由念珠菌感染后形成的假膜,擦拭时会破坏黏膜表层,导致黏膜受损。
二、进食异常
1.疼痛不适:由于口腔内有斑膜和黏膜损伤,婴儿在吃奶或进食时会感到疼痛。年龄稍大一些能够表达的婴儿可能会诉说口腔疼痛,而较小的婴儿则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2.拒食:疼痛会使婴儿抗拒吃奶或拒绝进食。原本吃奶正常的婴儿可能突然变得不愿意吸吮乳头或奶嘴,或者在吃奶过程中容易中断、哭闹。这会导致婴儿摄入的奶量减少,影响营养的摄入和身体的正常发育。
3.吞咽困难:严重的鹅口疮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吞咽功能。因为吞咽动作会使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受到摩擦,加重疼痛,所以婴儿在吞咽时会感到不适,表现出吞咽困难的症状。
三、其他症状
1.流口水:口腔内的不适感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导致婴儿流口水增多。这种流口水与婴儿正常的生理性流涎不同,通常在鹅口疮出现后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2.烦躁不安:身体的不适会让婴儿感到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婴儿可能会比平时更爱哭闹,难以安抚,睡眠时间减少,容易惊醒。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患有鹅口疮的婴儿,家长在护理时要格外注意。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要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喂奶后可给婴儿喝少量温水,以冲洗口腔内的残留奶液。同时,要注意奶嘴、奶瓶等用具的消毒,避免念珠菌的再次感染。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母亲在喂奶前要清洗乳头,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若婴儿鹅口疮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