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原因
幼儿急疹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90%以上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也可致病,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幼儿自身免疫系统不完善,初次感染引发免疫反应致炎症及高热。此外,春秋季气温变化大、空气流通差利于病毒传播,2岁以下尤其是618个月婴幼儿从母体获抗体减少且自身免疫不成熟,更易发病。幼儿急疹具自限性,患病期间需隔离,让孩子多休息,给予清淡营养饮食,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幼儿急疹的主要病因
1.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引起,约90%以上的幼儿急疹由该病毒导致。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也可引起,通常是在HHV6感染后,潜伏在人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被激活引发疾病。这两种病毒均为双链DNA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被其他儿童吸入后,就有可能感染。
2.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在接触病毒后,免疫细胞虽能识别病毒并启动免疫反应,但免疫调节功能较弱。初次感染HHV6或HHV7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应答,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活化,细胞因子释放,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发热等炎症反应。而且幼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更容易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导致高热。
二、其他相关因素
1.季节因素:幼儿急疹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季更为多见。春秋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室内外温差明显,且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病毒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更易传播。比如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儿童户外活动增加,接触病毒的机会增多;秋季气候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也利于病毒入侵。
2.年龄因素:幼儿急疹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618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发病。
温馨提示:对于幼儿急疹,家长无需过度焦虑。由于主要是病毒感染,一般具有自限性。在孩子患病期间,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因为幼儿急疹具有传染性。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泥、水果泥等,以补充发热期间身体消耗的能量和水分。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高热惊厥、精神萎靡、持续哭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