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
中耳乳突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适当的治疗,会迁延为慢性中耳炎,反复中耳炎会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会影响听力。中耳乳突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并去除病因,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鼓膜穿孔后进行脓液引流、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此外,积极、及时地治疗上呼吸道炎症,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可预防中耳乳突炎的发生。儿童和喂奶姿势不当的人群是中耳乳突炎的高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
中耳乳突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适当的治疗,会迁延为慢性中耳炎,反复中耳炎会导致乳突气化不良,可能会影响听力。
一、症状
中耳乳突炎的症状主要有:
1.耳部症状:耳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2.全身症状:在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明显,可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等。
二、治疗
中耳乳突炎的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并去除病因。
1.早期: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选择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鼓膜穿孔后:脓液引流通畅后,应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生素。
3.对症治疗:高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头痛剧烈者可使用止痛剂。
4.手术治疗:对于中耳乳突炎引发并发症的患者,如怀疑有颅内或颅外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
三、预防
中耳乳突炎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及时地治疗上呼吸道炎症,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
四、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者尤为需要注意,由于其咽鼓管宽、短、直,呈水平位,故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另外,不正确的擤鼻、哺乳姿势,在污水中游泳等也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2.喂奶:喂奶姿势不当,如横抱喂奶时,奶瓶内的奶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这是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且咽口位置较低所致。
3.游泳:在江河游泳时,污水入耳后可引发中耳炎,故在游泳时需注意防护,避免污水入耳。若不慎进水,可采取同侧单脚跳的方式将水排出,或用棉签将水吸出。
4.擤鼻:擤鼻时需掌握正确的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鼻涕同时压闭,而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鼻涕擤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