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
胎儿宫内感染败血症的途径包括宫内、产时和产后感染途径。宫内感染主要通过胎盘传播,孕妇存在感染灶时病原体可经血行传至胎盘侵袭胎儿;产时感染包括产程延长使胎儿暴露于产道时间增加易受细菌侵入,胎膜早破超12小时细菌易上行感染胎儿;产后感染包括皮肤黏膜损伤如脐部护理不当等致细菌侵入,呼吸道感染因防御不完善接触病原体侵入,消化道感染因喂养不卫生或肠道感染致病原体经消化道侵入。
一、宫内感染途径
胎儿在宫内感染败血症,主要是通过胎盘传播。例如,孕妇存在感染灶,病原体可通过血行传播至胎盘,再由胎盘侵袭胎儿。孕期母亲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病原体可能经胎盘绒毛或脐带血感染胎儿,这种感染途径在孕晚期相对更易发生,因为孕晚期胎盘的屏障功能相对减弱,且胎儿与母体的血液循环联系更紧密,若母亲有病史未得到有效控制,就增加了胎儿宫内感染败血症的风险。
二、产时感染途径
(一)产程延长
产程延长时,胎儿暴露于产道的时间增加,产道中的细菌有更多机会侵入胎儿。比如,产程超过正常时限,胎儿经产道时与产道内的细菌接触机会增多,若产道存在细菌定植等情况,就可能导致胎儿感染。
(二)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超过一定时间后,细菌容易从阴道上行感染胎儿。一般来说,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胎儿感染败血症的风险明显增加。因为正常情况下胎膜起到屏障作用,胎膜破裂后,阴道内的细菌可通过破膜处进入宫腔,进而感染胎儿,这与胎膜早破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时间越长,细菌上行感染的机会越大。
三、产后感染途径
(一)皮肤黏膜损伤
新生儿皮肤黏膜娇嫩,容易受损。例如,新生儿脐部是产后感染的常见部位,若脐部护理不当,如被尿液、粪便污染,或脐部残端未愈合好,细菌可从脐部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另外,新生儿皮肤擦伤等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因为皮肤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受损后屏障功能破坏,细菌容易侵入。
(二)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呼吸道防御功能不完善,若接触到感染的人员或处于有污染的环境中,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侵入。比如,家中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距离接触新生儿时,可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生儿,病原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进而引发败血症。
(三)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消化道屏障功能较弱,若喂养时不注意卫生,如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母乳乳头不清洁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经消化道侵入。例如,奶瓶上残留的细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新生儿饮用后,细菌可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此外,新生儿患肠道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也可能透过受损的肠道黏膜侵入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