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出血热能传染人吗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宿主动物或含有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而传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黏膜和各系统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并发症治疗,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灭鼠、防鼠、疫苗接种、个人防护、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1.呼吸道传播: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等,可经口腔或胃肠黏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分泌物等,可经破损皮肤黏膜而感染。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有研究表明,寄生于黑线姬鼠等染毒鼠类的革螨、恙螨等具有传播作用。
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病例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
1.发热:体温多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热和稽留热居多,一般持续3-7天。
2.出血: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3.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出血热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检测出血热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核酸。
出血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呕吐、腹泻者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有明显出血者给予止血治疗等。
3.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是治疗出血热的有效药物,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4.免疫治疗: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可减轻病情,中和病毒。
5.并发症治疗:针对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出血热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灭鼠、防鼠:及时清理环境,减少鼠类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2.疫苗接种: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选择接种。
3.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被鼠咬伤;野外活动时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可疑的污染物。
4.食品安全:不吃生冷食物,食物应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5.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总之,出血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