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症状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有月经周期紊乱(周期延长、缩短或完全无规律)、月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超10天甚至23周)以及不规则出血(非经期出血、性生活后出血)等症状,因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不稳定致子宫内膜生长和脱落异常。更年期女性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有慢性疾病或子宫相关病史者,就医时需详细告知医生自身情况,以便准确诊断与治疗。
一、月经周期紊乱
1.周期延长: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从2830天左右,可能延长至数月一次,比如23个月才来一次月经。这是由于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排卵不规律,导致子宫内膜生长和脱落时间紊乱。
2.周期缩短:部分女性月经周期可能从正常缩短至20天左右,这同样是因为卵巢功能异常,激素分泌不稳定,使得子宫内膜过早进入下一个生长周期。
3.月经周期完全无规律:表现为月经来潮时间毫无征兆,间隔天数长短不一,有时10多天来一次,有时又会相隔12个月,这种不规律给女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二、月经量异常
1.月经量增多:较以往月经量明显增多,卫生巾使用量增多,可能每次月经需要使用超过正常量12倍的卫生巾,且经血量多的情况可持续数天。这是因为子宫内膜在激素刺激下过度增生,脱落时出血量较大。
2.月经量减少:与月经量增多相反,部分更年期女性月经量逐渐减少,每次月经仅需使用少量卫生巾,甚至点滴即净。这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受抑制,导致月经量减少。
三、经期延长
正常经期一般为37天,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时,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甚至23周。这是因为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完全剥离,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四、不规则出血
1.非经期出血:在月经周期中间或月经结束后不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可能表现为白带中带有血丝,或呈点滴状出血。这主要是因为卵巢功能不稳定,激素水平波动,引起子宫内膜局部突破性出血。
2.性生活后出血:部分女性在性生活后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这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在激素影响下质地较脆弱,性生活刺激后容易引发出血。
温馨提示: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概率相对较高。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长期失血导致贫血等并发症。尤其是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更年期女性,出血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对于有子宫相关病史(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的女性,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时,更要警惕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可能。在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告知自己的症状、病史及生活方式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