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症状
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不同性别差异、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新生儿期症状不典型,以全身症状为主易被忽视;婴幼儿期也以全身症状为主,需家长关注;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症状,上尿路感染还有全身症状。男性小儿若有包茎等易感染,可能有阴茎头红肿疼痛;女性小儿因生理特点更易感染,可能搔抓外阴。有基础疾病的小儿症状更严重且易复发,需同时治疗基础病;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发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规范治疗。
一、小儿尿路感染的一般症状
1.新生儿期:症状多不典型,常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体重不增、嗜睡、黄疸加重等。部分患儿可能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感染的反应不明显,所以症状容易被忽视。
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排尿时哭闹、尿布有臭味、顽固性尿布疹等表现。此阶段的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体征变化。
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出现血尿。上尿路感染时除了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寒战、腰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已经能够描述自身的不适,但可能因为害羞或害怕而隐瞒病情,家长和老师应多留意孩子的情况。
二、不同性别小儿尿路感染症状的差异
1.男性小儿: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包茎、包皮过长等情况,容易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阴茎头红肿、疼痛等表现。
2.女性小儿:由于尿道短而直,且尿道口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症状与一般情况相似,但女童可能因为外阴局部不适而搔抓,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
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糖尿病等疾病的小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这些患儿除了积极治疗尿路感染外,还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2.低龄儿童:非药物干预应作为优先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例如,在孩子发热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同时,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
3.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个人卫生、饮水过少、憋尿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小儿尿路感染的风险。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换内裤、便后从前向后擦拭等;鼓励孩子多喝水,不憋尿。
当发现小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