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发作症状
狂犬病的病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有一般表现(低热、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和局部症状(咬伤部位异样感觉);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水症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麻痹期出现肌肉麻痹,且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需及时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尤其要重视有动物接触史人群的早期异常表现,儿童因表达等特殊性需更密切观察处理。
一、前驱期症状
(一)一般表现
狂犬病前驱期通常持续14天,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痛、乏力、恶心、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类似于感冒。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对于有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史的人群,即使出现轻微类似感冒的症状也需高度警惕。儿童在这一时期可能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密切关注被动物接触的病史。
(二)局部症状
被咬伤部位可能出现异样感觉,如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这是因为病毒在伤口附近的神经组织中开始繁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对于有动物咬伤史的人群,无论伤口是否明显,出现局部这种异常感觉都要引起重视,尤其儿童被动物咬伤后,家长要仔细观察儿童被咬伤部位的感觉情况。
二、兴奋期症状
(一)高度兴奋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怖、烦躁,对水、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听到流水声、吹风等,均可引起咽肌严重痉挛。儿童在兴奋期可能表现得更为躁动不安,由于儿童对水的恐惧可能不太容易表达清楚,但躁动等异常行为需要家长结合被动物接触史来判断。
(二)恐水症状
恐水是狂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典型恐水。患者虽口渴,但不敢饮水,见水、闻流水声甚至提及饮水均可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儿童在恐水症状表现上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对饮水的抗拒等不典型表现。
(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患者可出现大汗、流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面色潮红等。儿童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与成人有差异,在这些表现上可能不太典型,但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家长可通过测量初步判断,不过还是需要专业医疗人员进行准确评估。
三、麻痹期症状
(一)肌肉麻痹
兴奋期过后,患者逐渐进入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渐趋安静,但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可迅速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儿童在麻痹期可能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家长发现儿童在被动物接触后出现肢体运动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所以被可疑动物咬伤、抓伤后,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对于有动物接触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要重视早期的异常表现,尤其是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和病情变化的特殊性,更需要家长及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