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鹅口疮的症状表现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类似奶块但不易擦拭掉的白色斑膜,强行擦拭会致黏膜潮红、粗糙甚至渗血,患者会有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口干与口臭等症状,长期进食困难会影响生长发育。不同特殊人群感染鹅口疮的情况及注意事项不同,婴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易感染,要注意奶瓶等清洁;儿童可能因不良习惯感染,需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有慢性疾病易患病,要保持口腔清洁、控制基础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且病情严重,需在医生监护下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
一、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膜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膜,通常出现在舌头、颊黏膜、腭部或口唇内侧等部位。这些白色斑膜微微隆起,类似奶块,但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擦拭掉。如果强行擦拭,会导致下方黏膜出现潮红、粗糙,甚至可能有渗血现象。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会因口腔不适而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拒食等情况。年龄稍大能够表达的儿童,会自述口腔内有疼痛感。
二、口腔疼痛与进食困难
由于白色斑膜的刺激以及口腔黏膜的炎症反应,患者会感到口腔疼痛。在进食时,这种疼痛会加剧,尤其是食用辛辣、酸性、过热或粗糙的食物时。婴儿可能会在吃奶时突然中断吸吮,甚至抗拒吃奶;儿童则可能会减少进食量,或者在进食过程中表现出痛苦的表情。长期的进食困难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口干与口臭
鹅口疮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的症状,这是因为口腔黏膜的炎症影响了唾液的分泌和正常的口腔湿润功能。同时,口腔内的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会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异味,从而导致口臭。这种口臭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和心理状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感染鹅口疮。家长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奶瓶、奶嘴的清洁和消毒,母乳喂养时要注意乳头的清洁。如果婴儿出现鹅口疮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和进食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复诊。
2.儿童:儿童可能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咬手指等不良习惯而感染鹅口疮。家长要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如果儿童患有其他疾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能会增加鹅口疮的发病风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加强口腔护理。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鹅口疮的发生。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等,由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更容易感染鹅口疮,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密切监护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