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鼻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包括外伤(如鼻部受外力撞击、挖鼻等,还有鼻腔异物)、鼻腔炎症(急性鼻炎等感染性炎症及慢性鼻炎等)、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黏膜糜烂溃疡等);全身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其他全身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鼻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跌倒时鼻部着地、拳击等,可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儿童玩耍时易发生鼻部外伤,因为儿童的鼻部相对脆弱且好动。另外,挖鼻、用力擤鼻等也可能损伤鼻黏膜,引起鼻出血。例如,经常挖鼻的人,鼻黏膜反复受损,容易出现鼻出血的情况。
鼻腔异物也是局部外伤导致鼻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儿童。异物长期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黏膜糜烂、出血。
2.鼻腔炎症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的感染性炎症,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容易破裂出血。例如,在流感季节,很多人会患上急性鼻炎,炎症刺激下鼻黏膜出血的风险增加。慢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等,由于鼻黏膜长期处于充血、干燥状态,也容易发生鼻出血。干燥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腺体分泌减少,黏膜干燥、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3.鼻中隔病变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情况,偏曲的部位黏膜较薄,而且该处的黏膜张力较大,在呼吸气流的冲击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也会导致鼻出血。比如,一些长期患有鼻中隔偏曲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鼻出血的症状。
二、全身原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引起鼻出血较为常见的全身因素之一。血压升高时,鼻腔内小血管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尤其是血压波动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如未良好控制血压,鼻出血的发生率会增加。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可能导致鼻出血。例如,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老化,更容易出现鼻出血的情况。
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全身血液循环功能异常,导致鼻腔黏膜血管压力改变,从而引发鼻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鼻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可能浸润鼻黏膜,导致鼻出血。血友病患者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出现鼻出血的情况,且往往出血较难止住。
3.其他全身疾病
肝肾功能不全时,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引起鼻出血。例如,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可能出现鼻出血症状。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等,也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长期饮食不均衡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增加鼻出血的风险。内分泌失调,如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鼻出血;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