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怎么引起的
急性附件炎和慢性附件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两种类型,分别由病原体感染和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迁延等原因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腹痛、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等。检查方法有血常规、尿常规、B超、分泌物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等。孕妇和儿童是特殊人群,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选择。
一、病因
1.急性附件炎
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大肠埃希菌等。此外,经期不注意卫生、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等也可能导致急性附件炎。
2.慢性附件炎
多由急性附件炎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也可能由于患者体质较差,病原体毒力较弱,初始感染即呈慢性。此外,慢性附件炎还可能与性生活不洁、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等因素有关。
二、症状
1.急性附件炎
患者可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腹痛多为下腹部双侧剧痛,有时一侧下腹较另一侧痛重。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白带增多、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2.慢性附件炎
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症状,时轻时重,并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如果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需警惕慢性附件炎的可能。
三、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附件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2.尿常规
可用于排除泌尿系统感染。
3.B超检查
可了解盆腔内有无包块及输卵管、卵巢的情况。
4.分泌物检查
用于检测病原体。
5.其他检查
如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等,适用于病情严重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
四、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中成药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疗程服用。中成药可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物。
2.物理治疗
如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五、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产后和流产后的卫生。
2.避免经期性生活,性生活前后应注意清洁。
3.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
4.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5.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六、特殊人群
1.孕妇
孕妇患附件炎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2.儿童
儿童患附件炎的情况较少见,一般多由临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所致。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总之,附件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女性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附件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