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多样,包括一般表现如体温异常(体温不升或发热)、精神萎靡、吸吮无力、呼吸改变(增快、不规则或暂停);皮肤表现为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久且可反复,还可能有瘀点瘀斑;消化系统表现有腹胀、呕吐、大便性状改变(腹泻或便秘);其他表现如肝脾肿大、休克。因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家长需注重护理,一旦发现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
一、一般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可出现体温异常,部分新生儿体温不升,体温常低于35℃,甚至低至33℃以下,这是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体温过低情况;还有部分新生儿可表现为发热,体温超过37.5℃,但因新生儿发热机制不健全,发热症状出现比例相对不高。同时,新生儿可出现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如吃奶时吸吮无力,甚至拒绝吃奶,原本活泼的新生儿变得安静少动,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且不易唤醒。另外,呼吸方面也会有改变,可出现呼吸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60次,或表现为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慢,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二、皮肤表现
皮肤可能出现黄疸,黄疸出现时间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黄疸程度较重,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水平短期内快速升高,可超过同期正常新生儿黄疸水平。同时,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未消退,或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部分新生儿皮肤还可出现瘀点、瘀斑,常见于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表现为皮肤散在分布的针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斑点,压之不褪色,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三、消化系统表现
可出现腹胀,新生儿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内气体积聚增多。还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呈非喷射性,严重时可呈喷射性,呕吐频繁,这可能与感染引起的胃肠蠕动异常及颅内压增高有关。此外,大便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可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余次,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也可出现便秘,数天无大便排出,这是由于感染影响了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四、其他表现
部分新生儿可出现肝脾肿大,通过医生体格检查可触及肝脏和脾脏增大,这是因为感染导致肝脏和脾脏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以清除病原体。还有些新生儿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指(趾)端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超过3秒,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这是病情严重进展的标志,提示循环功能障碍,需紧急救治。
温馨提示: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护理。首先,要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其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净双手,避免将病菌传播给新生儿。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人群,因自身免疫功能更差,更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吃奶、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有上述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