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骨症怎么引起的
氟骨症的成因主要有饮水型、燃煤型和食物型氟中毒三种。饮水型氟中毒一是因饮用高氟水源,如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氟量超标,不同年龄段人群饮用都有患病风险;二是工业污染使饮水氟升高,如铝业、磷肥厂附近水源受污染。燃煤型氟中毒一是敞灶燃烧高氟煤,西南地区居民采用此方式,氟化物污染空气和食物,不同生活方式影响患病风险,老人和儿童更易受危害;二是食物受高氟煤污染,氟化物附着并渗透到食物中。食物型氟中毒一是食用高氟海产品,沿海地区居民若长期大量食用可能患病;二是特殊饮食习惯,如少数民族地区用高氟砖茶煮奶茶且饮用量大,老人和儿童尤需注意。
一、饮水型氟中毒
1.高氟水源:在某些特定的地理区域,地下水中氟含量超标。如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地下水含氟量可高达10mg/L以上,而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氟含量适宜浓度为0.51.0mg/L,长期饮用此类高氟水,人体摄入氟过量,从而引发氟骨症。不同年龄段人群饮用高氟水都有患病风险,儿童因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氟更为敏感,可能影响骨骼和牙齿发育;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代谢氟的能力减弱,长期饮用高氟水也易患氟骨症。
2.工业污染导致饮水氟升高: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含氟“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若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流入饮用水源,会使水源氟含量升高。例如在一些铝业、磷肥厂附近,周边水源受污染后氟含量可大幅增加,周边居民饮用这种被污染的水,增加了氟骨症的发病几率。
二、燃煤型氟中毒
1.敞灶燃烧高氟煤:在我国西南地区,部分居民使用当地含氟量高的煤作为生活燃料。当地居民习惯采用敞灶燃烧方式,这种燃烧方式会使煤中大量氟化物释放到空气中,这些含氟气体可直接被人体吸入,同时还会污染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等食物。居民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入过量氟,引发氟骨症。不同生活方式影响显著,如通风条件差的家庭,室内氟浓度更高,居民患病风险更大;老人和儿童在家时间相对较长,接触氟的机会更多,更易受到危害。
2.食物受高氟煤污染:高氟煤燃烧产生的氟化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附着在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等食物表面。在烘烤食物过程中,氟会进一步渗透到食物内部,使食物氟含量大幅增加。居民食用这些高氟食物,如长期食用被污染的玉米、辣椒等,会导致氟在体内蓄积,引发氟骨症。
三、食物型氟中毒
1.食用高氟海产品:在一些沿海地区,部分海产品如海带、紫菜等含氟量相对较高。若当地居民长期大量食用此类高氟海产品,且未通过其他方式有效控制氟摄入,可能会因氟摄入过量而引发氟骨症。但通常情况下,海产品导致氟骨症相对少见,除非是极端饮食习惯,如长期单一大量食用高氟海产品。
2.特殊饮食习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特殊饮食习惯。如用高氟砖茶煮奶茶,且每日饮用量大,砖茶中氟含量相对较高,长期饮用这种奶茶,人体摄入氟过量,增加氟骨症发病风险。对于有这种特殊饮食习惯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关注氟摄入问题,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身体对氟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更需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