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途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途径有咽鼓管、外耳道鼓膜和血行感染三种,咽鼓管途径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特殊咽鼓管结构等情况,外耳道鼓膜途径多因鼓膜破损所致,血行感染途径少见,多在全身性感染及机体免疫力严重低下时发生;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儿童要培养良好习惯、预防感染,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病和耳部保健,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提高免疫力并避免接触感染源,各人群耳部不适均应及时就医。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途径
1.咽鼓管途径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腔的通道,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易经此途径侵袭中耳引发感染。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感染产生的炎性分泌物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儿童的咽鼓管相较于成人更宽、更短且呈水平位,这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因此儿童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几率相对较高。此外,不良的擤鼻方式,如同时捏住双侧鼻翼用力擤鼻,会使鼻腔内的压力增大,促使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一些生活习惯也与此途径感染有关,比如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水会进入鼻咽部,若其中含有病原体,也可能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对于有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史的人群,咽鼓管功能更容易受到影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2.外耳道鼓膜途径
鼓膜是中耳与外耳道的分隔,当鼓膜出现破损时,外界的病原体就可通过破损处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常见的原因包括挖耳不当导致鼓膜损伤,如使用尖锐的物品挖耳,不小心刺破鼓膜。还有一些外伤,如头部受到撞击、耳部受到异物打击等,也可能造成鼓膜穿孔,进而使病原体入侵。另外,耳部的疾病如外耳道炎等,若炎症蔓延波及鼓膜,导致鼓膜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使病原体突破鼓膜进入中耳。对于有耳部外伤史或经常自行挖耳的人群,需格外注意这种感染途径的风险。
3.血行感染途径
较为少见,当患者患有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严重低下时,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播散。对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的人群,以及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特殊人群,发生血行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不适当的擤鼻方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若孩子出现耳部疼痛、哭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避免给孩子使用尖锐物品挖耳。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注意耳部保健,避免噪音环境,定期进行耳部检查。如果出现耳部不适,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咨询医生。
3.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患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要注重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感冒流行期间注意防护。耳部如有不适症状,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