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状
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疼痛,包括下腰部突发剧烈尖锐疼痛,与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以及臀部及下肢相对较轻的放射痛,和腰部外伤史有关;二是活动受限,有腰部活动障碍,尤其在向患侧弯曲等动作时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步态异常,年轻人姿势不良、有腰椎疾病病史者更突出;三是肌肉紧张,腰部肌肉呈板状,为自我保护机制,肥胖者更易出现,多集中在病变关节附近甚至波及竖脊肌;四是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代偿性脊柱侧弯,少数有恶心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分别与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情绪易紧张有关。此外针对孕妇、老人、儿童及有腰部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注意事项。
一、疼痛
1.下腰部疼痛:腰椎小关节紊乱多表现为下腰部突发剧烈疼痛,这种疼痛一般较尖锐。由于椎间盘退变等因素导致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时,小关节更容易发生紊乱,诱发疼痛。比如,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椎间盘易退变,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人群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也增加了发病风险。
2.臀部及下肢放射痛:疼痛有时会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不过和坐骨神经痛引起的下肢放射痛不同,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放射痛相对较轻。放射痛的出现是因为小关节紊乱影响了周围的神经组织。有腰部外伤史的人,在损伤基础上发生小关节紊乱时更容易出现放射痛。
二、活动受限
1.腰部活动障碍: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向患侧弯曲、旋转及后伸时。这是因为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活动时会进一步刺激周围组织,加重疼痛。年轻人如果平时姿势不良,如长期久坐、坐姿不正,腰部肌肉力量失衡,发生小关节紊乱后活动受限更为突出。
2.步态异常:部分患者因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可出现步态异常,行走时身体可能向一侧倾斜,步伐变小、变慢。身体倾斜是为了减少腰部用力和疼痛刺激。有腰椎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发生小关节紊乱时,由于本身腰椎稳定性较差,步态异常会更明显。
三、肌肉紧张
1.腰部肌肉紧张:患者的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严重时可呈板状。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肌肉紧张来限制腰部活动,减少疼痛刺激。肥胖人群因腰部负担较重,发生小关节紊乱时腰部肌肉更容易紧张。
2.受累范围:紧张的肌肉主要集中在病变小关节附近,有时也可波及整个竖脊肌。比如,小关节紊乱在腰椎下段时,下方的竖脊肌紧张较为明显。
四、其他症状
1.脊柱侧弯:部分患者可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侧弯方向与患侧一致,目的是减轻疼痛。有先天性脊柱发育不良的患者发生小关节紊乱时更容易出现脊柱侧弯。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多汗等。这是因为腰椎小关节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情绪易紧张的人群发生小关节紊乱时更容易出现此类症状。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及腹部重量增加,腰椎负担重,发生腰椎小关节紊乱后应避免随意按摩,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物理治疗。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弱,发生该病后要注意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跌倒。儿童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治疗时选择更温和的方法。有腰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平时要注意腰部保护,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