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颌骨骨髓炎的症状是什么
急性颌骨骨髓炎分为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38℃40℃,儿童发热更明显、老人不典型)、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等,糖尿病患者更严重)以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局部症状有疼痛(初期剧烈跳痛、可放射)、肿胀(初期硬,后可形成脓肿)、牙龈及口腔黏膜表现(红肿、出血等,牙齿松动)、开口受限(侵犯咀嚼肌所致,偏侧咀嚼患者更明显)、窦道形成(病情未控时出现,有脓性分泌物和死骨排出)。此外,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孕妇、有过敏史患者需特别关注,儿童病情变化快,家长要密切观察;老人要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孕妇要注意药物选择;有过敏史患者用药前告知过敏情况。
一、急性颌骨骨髓炎的全身症状
1.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释放炎性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儿童患者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热反应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较小。
2.全身不适: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是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身体在对抗感染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有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全身不适症状可能更为严重,恢复也相对较慢。
3.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这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白细胞数量增加有助于吞噬和杀灭细菌。
二、急性颌骨骨髓炎的局部症状
1.疼痛:初期为局部剧烈跳痛,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这是因为炎症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升高,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和进食。在咀嚼或说话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2.肿胀:颌面部相应区域出现肿胀,初期质地较硬,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局部变软、波动感,提示有脓肿形成。肿胀范围可根据炎症的扩散程度而不同,可累及整个颌面部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儿童患者面部组织疏松,肿胀可能更为明显。
3.牙龈及口腔黏膜表现:牙龈红肿、压痛,可伴有出血。口腔黏膜可能出现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形成溃疡。牙齿可能出现松动、叩痛,这是由于炎症侵犯牙槽骨和牙周组织所致。
4.开口受限:炎症侵犯咀嚼肌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患者张口困难,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维护。长期开口受限还可能导致咀嚼肌萎缩等并发症。对于生活习惯不良、长期偏侧咀嚼的患者,开口受限可能更为明显。
5.窦道形成: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脓肿可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有脓性分泌物持续流出,有时还可见死骨排出。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较快,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避免患儿搔抓肿胀部位,防止感染扩散。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急性颌骨骨髓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孕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有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情况,防止发生过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