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狂犬病有什么症状
狂犬病症状分期及表现,包括前驱期(24天,有类似“感冒”症状、恐惧不安、伤口异样感觉,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兴奋期(13天,高度兴奋、恐水等,不同年龄反应有别)、麻痹期(618小时,痉挛停止、出现瘫痪,年龄和身体状况影响病情进展),还针对特殊人群给出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行为变化、谨慎用药,老年人要提供详细病史、密切监测,孕妇治疗要兼顾胎儿并给予心理支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被咬伤后要立即预防、密切观察。
一、狂犬病症状分期及表现
1.前驱期:狂犬病患者在发病初期通常会进入前驱期,可持续24天。此阶段患者常出现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症状,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部分患者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这是狂犬病特有的早期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症状不够准确,更多表现为烦躁、哭闹不安;老年患者可能因本身基础疾病较多,前驱期症状易被混淆。
2.兴奋期:持续13天,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患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外界多种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患者神志多清晰,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等。儿童患者可能因恐惧表现得更为躁动,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差,兴奋期的反应强度相对较弱,但器官功能损害可能更明显。
3.麻痹期:持续618小时。患者痉挛停止,逐渐进入安静状态,但随之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呼吸逐渐变浅而不规则,随后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年龄和身体状况对该阶段影响较大,儿童可能因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病情进展相对较快;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较差,更易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行为和身体变化。如果孩子有被动物咬伤史,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哭闹、对周围环境敏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安抚好孩子情绪,避免因孩子不配合影响诊断。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狂犬病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症状相互交织,增加诊断难度。家属要详细向医生提供老人的病史和近期身体变化情况。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性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感染狂犬病是极为严重的情况,不仅威胁自身生命健康,还可能影响胎儿。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给予孕妇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情绪。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感染狂犬病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症状更严重。这类人群一旦被动物咬伤,应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